秋晚佳晨重物華,高臺復帳駐鳴笳。
遨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
溪態澄明初雨畢,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
秋晚佳晨重物華,高臺復帳駐鳴笳。
我特別看重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風物清嘉,命人在高臺上張起雙重帷幕,讓樂隊奏響動聽的琴瑟琵琶。
遨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
尋求歡暢任隨帽子在風中掉落,彼此勸酒爭吹杯里的菊花。
溪態澄明初雨畢,日痕清淡不成霞。
雨后溪水的形態多么澄凈空明,初晴的淡淡日光不能映成彩霞。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
我這白頭太守真是過份癡愚,指望避邪把茱萸插滿了鬢發。
1、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70-71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68-69
3、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9
秋晚佳晨重物華,高臺復帳駐鳴笳(jiā)。
九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置酒:安排酒宴。
物華:自然景物。
復帳:雙重的帷帳。
駐:駐留。
鳴笳:泛指奏樂。
笳,胡笳,古管樂器名,漢時流行于西域一帶少數民族間,初卷蘆葉吹之,與樂器相和,后以竹為之。
遨(áo)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
邀歡:尋求歡樂。
落風前帽:用孟嘉事。
《晉書·孟嘉傳》:“孟嘉為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宴龍山,僚佐畢集。
······有風至,吹嘉帽墮地,嘉不覺之,……溫命孫盛作文嘲嘉。
”促飲:催人飲酒。
酒上花:指菊花。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
”
溪態澄明初雨畢,日痕清淡不成霞。
溪態:猶溪流。
日痕:日光。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zhū)萸(yú)望辟邪。
白頭太守:作者自指。
“滿插”句:古俗于九月九日重陽節佩帶茱萸,以祛邪避災。
茱萸,植物名,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三種,生于川谷,其味香烈。
辟,同“避”。
參考資料:
1、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70-71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68-693、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