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是唐代中興名將。在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等危急時刻,他再度被啟用,成功收復了長安。想要了解更多歷史知識的小伙伴們,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改變大唐王朝國運的“安史之亂”爆發,藩鎮節度使安祿山與史思明聯合起兵發起叛亂,僅僅用了35天,叛軍長驅直入就攻占了大唐東都洛陽。
隨后,安祿山指揮叛軍西進。唐玄宗在洛陽失守之后,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的讒言,殺鎮守潼關的大將封常清、高仙芝二人,又起用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繼續鎮守潼關。
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哥舒翰進駐潼關后,繼續沿用高仙芝防守不出的戰術,以阻叛軍。
同時,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在河北攻打叛將史思明,連獲幾個大勝仗,進展十分順利,唐軍戰略反攻形勢大好。

但是,宰相楊國忠又在唐玄宗面前進讒言,教唆唐玄宗下令讓哥舒翰主動出擊安史叛軍。
皇命不可違,哥舒翰率唐軍出戰,與安史叛軍一場大戰后,唐軍被擊敗,哥舒翰被俘,潼關隨之失守,長安無險可守,關中震動。
唐玄宗倉皇帶著楊貴妃等后妃、皇子出逃,結果走到了馬嵬坡(今陜西興平市西北23里)時,禁軍發起兵變,殺死楊國忠后,又要求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唐玄宗無奈只得忍痛命令高力士縊死楊貴妃。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叛軍又占領長安,大唐王朝一時處于崩潰的境地。
此后,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則北上,于七月十三日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市區)自行即位,改元至德,并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李亨是為唐肅宗。

八月,郭子儀和李光弼二人趕到靈武,唐肅宗封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節度使,封李光弼為戶部尚書,令二人繼續平叛。
隨后,郭子儀聯合李光弼擊敗安祿山部將史思明,連續收復河北、河東、河南一帶。
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朝廷欲大舉進攻,唐肅宗封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主要負責收復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
但此時郭子儀的兵力有限,而叛軍大多是奚人、契丹人、突厥人等少數民族,他們逐水草而生,天生善騎射,安慶緒專門集結了9000名精壯騎兵對付郭子儀。
在此情況下,郭子儀打算向漠北的回紇借兵,回紇是鐵勒諸部的一支,在隋唐年間也逐漸強大起來。
唐肅宗為了復國,同意了郭子儀的借兵回紇的請求,并且,在與回紇可汗葛勒商談借兵時,唐肅宗急于收復長安,而許下屈辱的盟約:一旦奪回京都長安,土地、士庶都歸唐朝,金帛、子女都歸回紇。
葛勒可汗大喜,派兒子葉護、將軍帝德率領彪悍的五千騎兵,與郭子儀合并進攻長安。
安慶緒準備了叛軍十萬迎戰,并事先在唐軍的陣地東邊埋伏了騎兵,準備偷襲。回紇偵知了這個情況后,就在唐朝鐵勒族將領仆固懷恩的指揮下,一舉全殲了這支敵人,又與唐軍兩面夾擊叛軍,大獲全勝,一舉收復了長安。隨后,郭子儀又與回紇一起收復了東都洛陽。
大唐兩京雖然相繼收復,但是,郭子儀的此番借兵之舉,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沉重的。
長安收復后,雖然回到了唐朝的懷抱,但是,回紇軍隊卻大舉撲入,縱兵肆意搶劫,城中百姓被侵擾得人仰馬翻,滿目瘡痍。

洛陽收復后,回紇更是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白馬寺慘案,據《舊唐書》記載:“初,回紇至東京,以賊平,恣行殘忍,士女俱之,皆登圣善寺及白馬寺二閣以避之。回紇縱火焚二閣,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
唐朝為了平息、籠絡回紇,一味地贈送金銀財寶和女色,甚至,唐肅宗還將最小的女兒寧國公主下嫁給回紇的英武威遠可汗。
臨別時,寧國公主大義凜然,告訴父皇說,她將以國為重,死而無恨。
沒想到的是,寧國公主遠嫁后,不到半年,可汗就去世了,按照回紇人的風俗,沒有生下子女的未亡人是要殉葬的,因此,寧國公主必須殉葬。
寧國公主不肯答應,最終,寧國公主尊從了回紇的剺[lí]面習俗,即拿刀劃破臉,血流滿面,以示祭奠,這才免于人殉。寧國公主在回紇難以安身,最后帶著深深的恥辱被接回唐朝。
回紇雖然助唐朝平叛有功,但他們同時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太光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