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之戰是后梁龍德兩年(922年)正月晉國抗擊契丹南侵。那么李是怎么打定州之戰的呢?影響是什么?下面有趣的歷史編輯將詳細介紹相關內容。
龍德元年(922年)10月,契丹皇帝耶律阿寶率軍南侵,攻占涿州,攻打定州。為了保衛北疆,晉王李于當年12月親自北上救援定州。龍德二年(922年)正月,兩軍先后在新城和望都作戰。契丹兩戰都敗,被迫撤軍。
戰爭背景
龍德元年(921年)2月,成德鎮軍將張文禮發動兵變,殺死節度使王镕,向晉王李要節戰。為了穩定成德鎮的局勢,李被授予張文禮為成德留后。然而,張文禮仍然感到不安。一方面,他勸說李,希望得到理解。然而,他暗中派遣使者向契丹和后梁求助,并要求兩國派兵將晉軍趕出河北。
今年8月,李以成德老將傅習為成德留下來后,命令將軍閻寶和史建堂北上攻打鎮州。與成德鎮相鄰的義武節讓王處直怕唇亡牙寒,要求李赦免張文禮,繼續形成聯盟共抗后梁。結果,李拒絕了。他派王宇賄誘契丹,請契丹出兵擊退晉軍,解除鎮州之圍。
兩國出軍
龍德元年(921年)10月,契丹皇帝耶律阿寶機出軍南下,攻下古北口,分兵攻略檀州(今北京密云)、順州(今北京順義)、三河(今河北三河)、良鄉(今北京房山東南)、望都(今河北望都)、鹿縣(今北京通縣東)、滿城(今河北滿城)
12月,阿寶機攻打幽州不克,長驅南下,攻占涿州,俘虜史,進攻定州。定州離鎮州只有120英里遠。晉王李擔心腹部受敵,于是不顧鎮州戰爭,親自率領5000人救援定州,命令王思同在狼山(今河北唐縣狼山)駐軍,阻止契丹軍南進。
新城之戰
正月十三日,龍德二年(922年)抵達新城(今河北高碑店)南部。此時契丹前鋒3000騎兵從新樂渡沙河南行,靠近鎮州邊面對契丹軍的緊逼,晉軍部分士兵恐慌不安,匆匆逃走,統軍將領難以禁止。此時,晉軍將領對抗契丹的戰略存在嚴重分歧。許多人認為契丹全軍出動,眾寡不敵,應該回師南下救魏州,或者西到井星,暫時逃離。李嗣昭和郭崇韜主張堅決前進,先打擊契丹前鋒,迫使契丹撤退。
李果斷采納了后一種意見。他說:我帶著幾萬兵馬平定山東。現在遇到小契丹就要逃避了。我怎么能面對你來自世界各地?李親自率領5000名先進騎兵。萬多名契丹騎兵看到了這一點,驚恐地撤退了。李立即分兵兩路追趕,遇到沙河橋又窄又薄,契丹很多士兵淹死在水中。當晚,李屯軍新樂,阿寶率眾退保望都。
望都之戰
正月十七日,李進兵至望都。契丹軍迎戰,將中,將將李存旭重圍。從中午戰到晚上,李存旭很難脫圍。李嗣昭帶領300騎兵橫擊重圍,打退契丹軍,救出李。李立即縱兵奮戰,大敗契丹軍,追擊易州。當時地面雪深五尺,契丹兵馬缺糧餓死。李乘勝追幽州。代州刺史李嗣肱又收復了山北桂、儒、武等州。
戰爭影響
定州之戰是晉王李親自對抗契丹的一場大規模戰爭。通過這場戰斗,晉軍不僅打擊了契丹的火焰,保衛了幽州及其南部的大部分地區,使被困在鎮州的張文立更加孤立,而且有效地支持了在黃河沿線作戰的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