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斗的第一階段(9月14日至27日),波羅海岸的第3、2、1方面軍隊實施了里加戰役,進入了德國“錫古爾達”的堅固防御區,距離里加25~60公里。由于德軍在防御區的激烈抵抗,最高指揮部大本營決定于1944年9月24日將波羅海岸第一方面軍從里加轉移到梅梅爾,盡快切斷德國波羅海岸集團與東普魯士的聯系。這方面的軍隊應該與白俄羅斯第三方面的部分軍隊合作,在這方面進行進攻戰。9月17日至26日,列寧格勒軍與紅旗波羅海艦隊合作實施塔林戰役,重創德軍“納爾瓦”戰役集群,解放了塔林和愛沙尼亞的整個陸地部分。該方軍于9月27日終于抵達濱海地區,其左翼抵達拉脫維亞“錫古爾達”防御區德軍。愛沙尼亞沿海地區的解放大大改善了紅旗波羅海艦隊在波羅海的活動條件,為愛沙尼亞的完全解放創造了前提。
戰役第二階段(1944年9月28日~1944年11月24日),波羅海岸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第39集團軍(司令為柳德尼科夫中將)向梅梅爾進攻,波羅海岸第三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繼續進行里加戰役,列寧格勒方面軍和紅旗波羅海艦隊實施蒙海峽群島登陸戰役。
在列寧格勒軍左翼面對面行動的德國軍隊于9月24日前將主力撤退到里加,并在蒙海峽群島持有部分軍隊。德國軍隊在里加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集團,依靠從愛沙尼亞撤退的軍隊來補充它。該集團有33名教師和4名坦克師。在梅梅爾方向(從奧采到涅曼河),德國有7~8名教師和4名坦克師。
根據當時的情況,由于德國集團及其防御比里加弱,蘇聯紅軍在梅梅爾方向進行了猛烈的積極攻擊。蘇聯紅軍面臨的任務是切斷德國“北方”集團軍與東普魯士的聯系。
為了實施梅梅爾戰役,波羅海岸第一方軍將其所有軍隊隱藏到希奧利艾地區,并于10月5日對梅梅爾(克萊佩達)進行了突擊。突擊第四集團軍(司令為馬雷舍夫中將)對利巴瓦(利耶帕亞)采取積極行動,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第39集團軍從羅謝內(拉塞尼艾)向陶拉格進行突擊,保證梅梅爾從北方和南方向的進攻。
早在1944年9月27日,列寧格勒方面軍和紅旗波羅海艦隊就開始了蒙海峽群島登陸戰役。由于波羅海岸第三、第二方面軍在里加地區積極行動,德軍未能從“錫古爾達”防御區調整龐大兵力,對抗蘇聯紅軍在梅梅爾方向的進攻。在梅梅爾戰役中,蘇聯紅軍前往波羅海岸,楔入東普魯士領土,切斷了整個“北方”集團軍與東普魯士的聯系。
就在波羅海岸第一方面軍在梅梅爾方向進攻的時候,波羅海岸第三、第二方面軍從1944年10月6日開始從里加地段向庫爾蘭半島倉卒退役的德軍轉向追擊。10月13日,蘇聯紅軍解放里加。10月16日,波羅海岸第三方面軍被撤銷,包括波羅海岸第一方面軍(第61集團軍,指揮官是別洛夫將軍)和波羅海岸第二方面軍(突擊第1集團軍和空軍第14集團軍,指揮官是扎赫瓦塔耶夫中將、茹拉夫廖夫空軍中將)和列寧格勒中將(第67集團軍,指揮官是羅曼諾夫斯基中將)。大本營預備隊(第54集團軍,司令為羅金斯基中將)。到10月22日,波羅海岸第二方面軍以其右翼進入德國圖庫姆斯防御區,結束了里加戰役。到10月22日,波羅海岸的第二方軍隊以右翼進入德國圖庫姆斯防御區,結束了里加戰役。“北方”集團軍隊從陸地上封鎖在庫爾蘭半島。波羅海岸第二、第一方面軍負責消滅封鎖集團。
列寧格勒方面軍利用波羅沿海方面軍在里加和梅梅爾的進攻,從1944年9月27日至1944年11月24日與紅旗波羅海艦隊一起解放蒙海峽群島。由于這一結果和蘇聯紅軍前往利巴瓦以南波羅的海岸,紅旗波羅的海艦艇在與庫爾蘭集團和德國聯系的德國在線交通行動的條件得到了改善。
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在東普魯士貢賓嫩的進攻,促進了蘇聯紅軍在波羅海岸各種戰役的勝利結束。這方面的軍隊長期遏制了德國龐大的軍隊,使這些軍隊無法用來對抗波羅海岸的第一方面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