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托夫戰役是1941年11月17日至12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蘇聯南方面軍為粉碎德國南方集團軍的坦克第一集團軍而進行的進攻戰役。
在占領頓巴斯西南部后,德國南方集團軍隊(司令倫德施泰特元帥)試圖用一支軍隊包圍蘇聯羅斯托夫集團,并打開通往高加索的門戶。蘇聯南方面軍(司令雅科夫·季莫費耶維奇·切列維琴科將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11月23日納入南方面軍)奉命加強羅斯托夫地或地的防御,及時轉向反擊。蘇聯軍隊殺害了2萬多名德國人,摧毀并繳獲了275輛德國坦克和470門火炮,迫使德國軍隊西撤600人~80公里。蘇聯軍隊以良好的火力對抗德國坦克集團的突擊,及時發動反擊,巧妙地粉碎了德國突破高加索的嘗試,穩定了南翼戰場,自戰爭開始以來首次獲勝。
11月5日上午,德國第一裝甲集團軍向羅斯托夫以北和東北方向繞道,試圖包圍蘇聯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第17集團軍和意大利俄羅斯遠征軍對伏羅希洛夫格勒進行輔助攻擊,以遏制蘇聯南方軍隊的其他部隊。同日,蘇聯第九集團軍右翼兵團在季亞科沃地區依靠反坦克支持點擊退出德國坦克的進攻。6-7日,在軍航空兵的支持下,集團軍對德軍進行了反突擊。8日,德軍因進攻受挫而南下,16日進入格涅拉利斯科耶和普加喬夫一線。17日,蘇聯南方軍隊在德國第一裝甲集團軍側后轉向反擊:第37集團軍向大克列平斯卡亞總方向進行主要突擊;第18和第9集團軍分別對德米特里耶夫卡、季亞科沃和博爾德列夫卡進行輔助突擊;第12集團軍頑強防御,阻止德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推進;獨立第56集團軍堅守新切爾卡斯克和羅斯托夫地區,以積極行動鉗制面對面德軍,待機向西北方向突擊。同日,德國第三裝甲軍向羅斯托夫發起進攻,并于21日占領該市。同日,德國第三裝甲軍向羅斯托夫發起進攻,21日占領該市。蘇聯獨立第56集團軍撤退至頓河左岸和羅斯托夫以東。
26日,蘇聯南方方面軍突擊集團抵達圖茲洛夫河,威脅要占領羅斯托夫的德國側面。27日,蘇聯軍隊從西北和南方向羅斯托夫突襲,迫使德國撤離。29日,蘇聯軍隊恢復了城市。12月2日,蘇聯軍隊乘勝追擊德國軍隊到米烏斯河一線,被德國軍隊阻止,戰斗結束。
經過1941年10月的艱苦防御戰,切列維琴科上將指揮的南方面軍(第12位)、第18、11月4日結束前,第九集團軍以其中央和左翼退至杰巴利采沃、大克列平斯卡亞以西、霍普雷一線。蘇軍指揮部發現敵人準備向羅斯托夫進行突擊,并采取緊急措施加強防御,并準備在羅斯托夫附近進行反擊。獨立第56集團軍負責直接防守羅斯托夫。反擊開始前,方面軍的主要任務是掩護突擊集團的集中,阻止敵人奪取羅斯托夫。在組織防御時,要特別注意敵人重兵坦克集團的突擊準備。在可能遭到敵人主要攻擊的第九集團軍(司令為M).哈里東諾夫少將)右翼組織了炮兵最強的防御。此外,步兵第136師防御區(季亞科沃地區)還建立了經過仔細考慮的防坦克支撐點和防坦克區域配置,這些支撐點和區域在步兵戰斗隊內進行了梯隊配置。為了保證防御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對全體人員進行了大量的黨政工作。向士兵們講解了打坦克的方法,坦克的關鍵部位,以及抗擊坦克沖擊時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