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作者: 清代    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mèng hòu lóu tái gāo suǒ ,jiǔ xǐng lián mù dī chuí 。qù nián chūn hèn què lái shí 。luò huā rén dú lì ,wēi yǔ yàn shuāng fēi 。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jì dé xiǎo píng chū jiàn ,liǎng zhòng xīn zì luó yī 。pí pá xián shàng shuō xiàng sī 。dāng shí míng yuè zài ,céng zhào cǎi yún guī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qīng chén lián mù juàn qīng shuāng 。hē shǒu shì méi zhuāng 。dōu yuán zì yǒu lí hèn ,gù huà zuò yuǎn shān zhǎng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sī wǎng shì ,xī liú fāng 。yì chéng shāng 。nǐ gē xiān liǎn ,yù xiào hái pín ,zuì duàn rén cháng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作者: 晏幾道

簡介 詩詞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譯文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蘋 通:蘋)
記得與小蘋初次相見,她穿著兩重心字香熏過的羅衣。琵琶輕彈委委傾訴相思。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著她彩云般的身影回歸。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卻來:又來,再來。“去年春恨“是較近的一層回憶,獨立花前,閑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臥,靜掩房櫳意興還稍好一些。

記得小蘋(pín)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蘋 通:蘋)
小蘋:當時歌女名。彩云:比喻美人。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蘋 通:蘋)

  這首詞抒發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比較起來,這首《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在作者眾多的懷念歌女詞中更有其獨到之處。全詞共四層: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為第一層。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復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卻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規寫法,就必須大力渲染夢境,使讀者了解詞人與其意中人過去生活情狀及深情厚誼。而作者卻別開生面,從他筆下迸出來的是“夢后樓臺高鎖”。即經過甜蜜的夢境之后,含恨望著高樓,門是鎖著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樓上輕歌曼舞。作者不寫出夢境,讓讀者去聯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詞句的內涵和感染力。至于“夢”和“樓”有什么必然聯系,只要細心體味詞中的每一句話,就會找到答案。這兩句的后面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回憶夢境,卻怨“樓臺高鎖”,那就等于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于高樓之上。請再看晏幾道的一首《清平樂·幺弦寫意》:“幺弦寫意,意密弦聲碎。書得鳳箋無限事,卻恨春心難寄。臥聽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朧,一夜夢魂何處?那回楊葉樓中。”這首詞雖然也沒有寫出夢境,卻能使讀者聯想到,這是非常使人難以忘懷的夢境。以上所談是詞人第一個場合的感受。另一個場合的感受是:“酒醒簾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鄉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三句為第二層。“去年”兩字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層就有了依據。說明兩人相戀已久,刻骨銘心。下文的“記得”“當時”“曾照”就有了著落,把這些詞句串聯起來,整首詞就成了一件無縫的天衣。遣詞之妙,獨具匠心!“卻”字和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卻”字一樣,當“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說:去年的離愁別恨又涌上了心頭。緊接著詞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最后兩句,但比翁詩用意更深。“落花”示傷春之感,“燕雙飛”寓繾綣之情。古人常用“雙燕”反襯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馮延已《醉桃源·南園春半踏青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飛”就是其中一例。晏詞一寫“人獨立”再寫“燕雙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篇蓋襲用成語,但翁宏詩作不出名,小晏詞句卻十分煊赫。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樂府向例可引用詩句,所謂”以詩入樂“,如用得渾然天成,恰當好處,評家且認為是一種優點。(二)詩詞體性亦不盡同,有用在詩中并不甚好,而在詞中卻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的”無可奈何“”似曾相識“一聯。(三)優劣當以全篇論,不可單憑摘句。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為第三層。歐陽修《好女兒令·眼細眉長》:“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是最后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這兩句是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唐宋詞選》把“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解釋為“當初曾經照看小蘋歸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蘋卻已不見”,這樣解釋雖然不錯,但似乎比較乏味。如果把這兩句解釋為“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這樣會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樣的小蘋在讀者的頭腦里,會更加嫵媚多姿了。 把“在”字當作表示處所的方位詞用,因為在吳系語中,“在”能表達這種意思。某處可說成“某在”。楊萬里《明發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猶“處處”也,可作佐證。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即1、夢后,2、酒醒,3、人獨立,4、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參考資料:

1、周汝昌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533-536 .2、俞平伯 .唐宋詞選釋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87 .3、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60 .mèng hòu lóu tái gāo suǒ ,jiǔ xǐng lián mù dī chuí 。qù nián chūn hèn què lái shí 。luò huā rén dú lì ,wēi yǔ yàn shuāng fēi 。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jì dé xiǎo píng chū jiàn ,liǎng zhòng xīn zì luó yī 。pí pá xián shàng shuō xiàng sī 。dāng shí míng yuè zài ,céng zhào cǎi yún guī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清晨卷起結著清霜的幕簾,呵暖雙手試梳新式梅花妝。都因為內心有太多離愁別恨,所以把雙眉涂得像遠山那么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回想那如煙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更容易使人感傷。想唱歌又斂容,想歡笑眉頭卻緊皺,這日子最令人痛斷肝腸。

1、俞平伯 唐宋詞選釋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87
2、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60
3、蘅塘退士 等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03 1、俞平伯 唐宋詞選釋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87
2、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60 1、葉嘉瑩 邱少華歐陽修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25-27
2、林冠群 周濟夫歐陽修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82-83
3、李靜 等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32
4、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注釋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卻來:又來,再來。
“去年春恨“是較近的一層回憶,獨立花前,閑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臥,靜掩房櫳意興還稍好一些。

記得小蘋(pín)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蘋 通:蘋)
小蘋:當時歌女名。
彩云:比喻美人。

清晨簾幕卷輕霜。
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輕霜:薄霜,表明時節已是初秋。
試梅妝:謂試著描畫梅花妝。
梅妝,“梅花妝”的省稱。
梅花妝是一種美妝,始于南朝宋壽陽公主。
緣:因為。
離恨: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
遠山:指遠山眉。
形容把眉毛畫得又細又長,有如水墨珈的遠山形狀。
比喻離恨的深長。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傷。
擬歌先斂(liǎn),欲笑還顰(pín),最斷人腸。

流芳:流逝的年華。
斂:收斂表情。
顰:皺眉,憂愁的樣子。
斷人腸:悲痛之極,謂之斷腸。

1、俞平伯 唐宋詞選釋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87
2、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60 1、葉嘉瑩 邱少華歐陽修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25-27
2、林冠群 周濟夫歐陽修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82-83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賞析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蘋 通:蘋)

  這首詞抒發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比較起來,這首《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在作者眾多的懷念歌女詞中更有其獨到之處。全詞共四層: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為第一層。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復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卻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規寫法,就必須大力渲染夢境,使讀者了解詞人與其意中人過去生活情狀及深情厚誼。而作者卻別開生面,從他筆下迸出來的是“夢后樓臺高鎖”。即經過甜蜜的夢境之后,含恨望著高樓,門是鎖著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樓上輕歌曼舞。作者不寫出夢境,讓讀者去聯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詞句的內涵和感染力。至于“夢”和“樓”有什么必然聯系,只要細心體味詞中的每一句話,就會找到答案。這兩句的后面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回憶夢境,卻怨“樓臺高鎖”,那就等于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于高樓之上。請再看晏幾道的一首《清平樂·幺弦寫意》:“幺弦寫意,意密弦聲碎。書得鳳箋無限事,卻恨春心難寄。臥聽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朧,一夜夢魂何處?那回楊葉樓中。”這首詞雖然也沒有寫出夢境,卻能使讀者聯想到,這是非常使人難以忘懷的夢境。以上所談是詞人第一個場合的感受。另一個場合的感受是:“酒醒簾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鄉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三句為第二層。“去年”兩字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層就有了依據。說明兩人相戀已久,刻骨銘心。下文的“記得”“當時”“曾照”就有了著落,把這些詞句串聯起來,整首詞就成了一件無縫的天衣。遣詞之妙,獨具匠心!“卻”字和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卻”字一樣,當“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說:去年的離愁別恨又涌上了心頭。緊接著詞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最后兩句,但比翁詩用意更深。“落花”示傷春之感,“燕雙飛”寓繾綣之情。古人常用“雙燕”反襯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馮延已《醉桃源·南園春半踏青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飛”就是其中一例。晏詞一寫“人獨立”再寫“燕雙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篇蓋襲用成語,但翁宏詩作不出名,小晏詞句卻十分煊赫。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樂府向例可引用詩句,所謂”以詩入樂“,如用得渾然天成,恰當好處,評家且認為是一種優點。(二)詩詞體性亦不盡同,有用在詩中并不甚好,而在詞中卻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的”無可奈何“”似曾相識“一聯。(三)優劣當以全篇論,不可單憑摘句。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為第三層。歐陽修《好女兒令·眼細眉長》:“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是最后兩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這兩句是化用李白《宮中行樂詞》“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唐宋詞選》把“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解釋為“當初曾經照看小蘋歸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蘋卻已不見”,這樣解釋雖然不錯,但似乎比較乏味。如果把這兩句解釋為“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這樣會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樣的小蘋在讀者的頭腦里,會更加嫵媚多姿了。 把“在”字當作表示處所的方位詞用,因為在吳系語中,“在”能表達這種意思。某處可說成“某在”。楊萬里《明發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猶“處處”也,可作佐證。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即1、夢后,2、酒醒,3、人獨立,4、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參考資料:

1、周汝昌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533-536 .2、俞平伯 .唐宋詞選釋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 :87 .3、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60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這首詞抒寫女子的離愁別恨,用字并不多,幾個場景切換卻生動地刻畫了女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詞以形傳神,詞人從環境描寫到人物外貌描寫,繼而是女子的生活片段,表現出了女子內心的苦悶,對于逝水流年的追憶以及痛苦的生活經歷。

  歐陽修的詞,和他的詩文風格是很不一樣的,說不上放蕩,但至少是放得開。所以他的詞中說男女之情,或寫兒女之態的不少,而且寫得很好,說明他其實并不是一個古板的人。題目叫“眉意”,就是以眉為題。古代女子化妝,畫眉是最重要的步驟之一,畫的花樣也多,所以古人甚至以“蛾眉”為美麗女子的代稱。《詩經·衛風·碩人》中就以“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描寫美人。屈原的《離騷》中,也已經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的詩句。后人詩文中就舉不勝舉了。

  上片敘事,寫畫眉。“清晨簾幕卷輕霜”是環境描寫,冬日的早晨,寒氣襲人。“呵手試梅妝”,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圖畫:女主人公于冬日清晨臨鏡梳妝,呵氣溫暖著纖細的雙手,精心地在額上勾勒著梅花妝。“簾幕卷”,暗示她已起床,雖然時間尚早,卻要起床梳妝,表現出日常生活的艱辛。“輕霜”,暗示氣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見女主人公的嬌怯,也體現出她迫于生計才如此辛苦。“試梅妝”,則突出她的秀慧俏麗。

  后二句寫她內心本有離愁別恨,所以把眉兒“故畫作遠山長”。古人有以山水喻別離的習慣,眉黛之長,象征水闊山長。用遠山比美人之眉,由來已久。托名漢伶玄《飛燕外傳》就有“女弟合德入宮,為薄眉,號遠山黛”之句。此二句極有情致。女子畫了一個長眉,這是很正常的。唐明皇《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云:“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可見長眉是美的標志。眉毛畫作“遠山長”,也是平常的事。唐代張泌《妝樓記》說唐明皇避“安史之亂”逃到成都后,讓畫工作《十眉圖》,也就是十種眉毛的畫法。明代楊慎《丹鉛續錄·十眉圖》中重新總結了這些眉式的圖譜,計有鴛鴦眉、遠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橫云眉、倒暈眉共十種。“遠山眉”就是其中一種。托名劉歆《西京雜記》卷二說“(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晏幾道《生查子·遠山眉黛長》說李師師“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可見“遠山眉”是很好看的,據說是一種淡淡的細長眉妝。這里,從歌女一番對鏡梳妝、顧影自憐的舉動中,尤其是從她描眉作“遠山長”當中,可以窺見她內心的凄苦孤獨和對愛情的渴望。詞人高明的地方,是融情入景。把眉畫作“遠山”,不是因為它好看,而是“都緣自有離恨”,把畫眉與思人聯系得十分巧妙。

  下片抒情,寫蹙眉。上片說到思人,下片就很自然地過渡到“思往事,惜流芳,自成傷”了。從舉止、容色中,詞人窺測女子有感傷的情緒,大概她正在思量著難追的往事,惋惜著易逝的芳年,內心傷感不已。此三句,極其成功地對女主人公進行了心理刻畫,僅用寥寥數語便便充分表現了她內心的痛楚和感傷。

  結尾三句,以“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情態,活靈活現地刻畫出女主人公無法獲得幸福生活而為生計被迫賣唱的痛苦心情,道出了她對于自身命運不能自主而只得讓美好年華虛度在陪人歡笑上的凄苦和悲涼,把一個心有千千結而又不得不強顏歡笑的女子寫活了。由于她有感傷,觸處皆愁,所以欲歌之際,卻先斂容不歡;將笑之時,也還帶恨含顰。她誠于中而形于外,人則見其外而知其中,故此情此態,最得知心者憐愛而為之魂銷,因魂銷乃至腸斷。末句“最斷人腸”隱含著作者的同情,語簡意深,十分傳神。

  通覽全詞,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用簡單的語言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專制,充分體現了詞人的悲憫之心。歐陽修善于發現,用心去感受貧苦人民的生活方式,用詩詞反映底層人民的悲歡離合,這正是此詞令讀者動情之處。

  這首詞由于既有環境的渲染,又有情感的轉折,所以不僅情感真摯,而且耐人尋味。在詞中,作者筆下出現一位嬌柔羞澀的少女,她工愁善感,敏慧多情,這些,都沒有作正面交待,卻從側面點撥,使讀者從她的梳妝、歌唇、顰笑中想象而得,而她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見詞人生活體驗和藝術功力之深。

參考資料:

1、葉嘉瑩 邱少華.歐陽修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25-272、黃清士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66-467

相關推薦

  • 晏幾道
  • 婉約
  • 臨江仙
  •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懷念
  • 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