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無題(八歲偷照鏡)

作者: 唐代    李商隱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bā suì tōu zhào jìng ,zhǎng méi yǐ néng huà 。?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shí suì qù tà qīng ,fú róng zuò qún chǎ 。?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shí èr xué dàn zhēng ,yín jiǎ bú céng xiè 。?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shí sì cáng liù qīn ,xuán zhī yóu wèi jià 。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shí wǔ qì chūn fēng ,bèi miàn qiū qiān xià 。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無題(八歲偷照鏡)作者: 李商隱

簡介 詩詞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無題(八歲偷照鏡)譯文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八歲小姑娘喜歡偷偷地照鏡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歲到野外踏青,想象著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二歲開始學彈箏,套在手指上的銀甲一直沒脫下來。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十五歲時,她背對著秋千,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1、李商隱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隱詩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72-73
2、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3、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1-2

無題(八歲偷照鏡)注釋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長眉:古以纖長之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chǎ)

芙蓉:荷花。
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

十二學彈箏(zhēng),銀甲不曾卸。

箏:樂器,十三弦。
銀甲:銀制假指甲,彈箏用具。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里指男性親屬。
懸知:猜想。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著女伴。
秋千下:女伴在高興地打秋千。

參考資料:

1、李商隱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隱詩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72-732、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3、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1-2

無題(八歲偷照鏡)賞析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這位少女八歲猶存愛美之心。古以長眉為美,所謂“青黛點眉眉細長”,猶為唐人入時裝扮。十歲時就有了高潔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縫綴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離騷》語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即是說,裁剪荷葉制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沒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心情感確實芬芳。十二歲學藝刻苦,學彈秦箏,所用的銀爪從不曾取下。十四歲懷春羞澀,藏于深閣,回避關系最親的男性戚屬,“懸知”,表現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擔憂的待嫁心理。十五歲無處說相思,古時女子十五歲許嫁,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說相思,更無心為秋千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對面春風而泣,何等情思。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也許是詩人初戀對象,因為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弦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嘆息。“十五泣春風”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有專家研究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圣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近人韋然超認為,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時因初戀對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后的眾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可見這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盡管此后詩人結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時時以“無題”作詩念之。

參考資料:

1、李商隱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隱詩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72-732、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3、李商隱 著 黃世中 選注.李商隱詩選:中華書局,2006:1-2

相關推薦

  • 李商隱
  • 歲月
  • 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