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庭中有奇樹

作者: 當代    佚名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tíng zhōng yǒu qí shù ,lǜ yè fā huá zī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pān tiáo shé qí róng ,jiāng yǐ yí suǒ sī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xīn xiāng yíng huái xiù ,lù yuǎn mò zhì zhī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cǐ wù hé zú guì ,dàn gǎn bié jīng shí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庭中有奇樹作者: 佚名

庭中有奇樹譯文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托著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春意盎然。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我攀著樹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花香充滿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人能送到親人的手中。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貴,只是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1、簡宗梧文學的御花園——文選北京:線裝書局,2013:147-148
2、郭茂倩編 崇賢書院釋譯樂府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00-301

庭中有奇樹注釋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huā)滋。

奇樹:猶“嘉木”,佳美的樹木。
發華滋:花開繁盛。
華,同“花”。
滋,繁盛。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wèi)所思。

榮:猶“花”。
古代稱草本植物的花為“華”,稱木本植物的花為“榮”。
遺:贈送,贈與。

(xīn)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馨香:香氣。
盈:充盈,充積。
致:送到。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貴:珍貴。
一作“貢”。
感:感受,感動。
別經時:離別之后所經歷的時光。

1、簡宗梧文學的御花園——文選北京:線裝書局,2013:147-148
2、郭茂倩編 崇賢書院釋譯樂府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00-3

庭中有奇樹賞析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這首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由樹及葉,由葉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詩八句,可分作兩個層次,每四句為一個層次。

  前兩句詩“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這是環境描寫,寫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閨中的,是一首表現思婦的閨怨詩。

  于是,思婦就出場了:“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思婦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對遠行人的思念。

  古詩中寫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從季節的轉換來發端。因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生活的圈子很狹小,不像許多男子那樣,環境的變遷,旅途的艱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瀾;這些婦女被鎖在閨門之內,周圍的一切永遠是那樣沉悶而缺少變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轉換,是她們最敏感的,因為這標志著她們寶貴的青春正在不斷地逝去,而懷念遠方親人的綿綿思緒,卻仍然沒有頭。

  詩的開頭四句寫得很樸素,其中展現的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場面。但是把這種場面和思婦懷遠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深沉含蘊的意境,引發讀者許多聯想:這位婦女在孤獨中思念丈夫,已經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許,在整個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因為那充滿生機的春光,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希望。那時候,日夜思念的人兒或許就會回來,春日融融,他們將重新團聚在花樹之下,執手相望,傾訴衷腸。可是,如今眼前已經枝葉扶疏,繁花滿樹了,而站在樹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個,不禁教人感到無限惆悵。再說,如果她只是偶爾地見了這棵樹,或許會頓然引起一番驚訝和感慨:時光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了!然而這樹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著葉兒一片片地長,從鵝黃到翠綠,漸漸地鋪滿了樹冠;她是眼見著花兒一朵朵地開,星星點點漸漸地就變成了絢爛的一片。她心里的煩惱也跟著一分一分地堆積起來,這種與日聚增的痛苦,更令人難以忍受。此時此刻,她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來,想把它贈送給遠方的親人。因為這花凝聚著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著她深深的愛情。也許,她指待這花兒能夠帶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平靜;也許,她希望這故園親人手中的花枝,能夠打動遠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歸來。總之,在這簡短的四句詩中,蘊含著許多詩人沒有寫明的內容。

  自第五句發生轉折,進入第二個層次。“馨香盈懷袖”一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特別濃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的。至于人物的神情,詩人雖沒有明寫,但一個“盈”字,卻暗示著:主人公手執花枝,站立了很久。本來,她“攀條折其榮”,是因為思緒久積,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來,才猛然想到:天遙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古時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難,更不用說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鮮花。此時的她,只是癡癡地手執著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她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對著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兩句簡簡單單的十個字,描繪了一幅清晰生動的畫面;并引發讀者進一步想象:這位婦女正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在回憶往日的幸福?因為這奇樹生在他們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雙雙或許曾在花樹下,消磨過許許多多歡樂的時光。在那葉茂花盛的時候,她所愛的人兒,是不是曾經把那美麗的花朵插在她鬢發之間呢?而如今,她時時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兒?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遠方的人兒也同樣感受到了嗎?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點她總是不能擺脫的,那就是對青春年華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無比惋惜。古代婦女的生活,本來就那么狹窄單調,唯有真誠的愛情,能夠給她們帶來一點人生的樂趣。當這點樂趣也不能保有的時候,生活是多么暗淡無光啊!花開花落,寶貴的青春是經不住幾番風雨的。

  再回顧這首詩對于庭中奇樹的描寫,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詩人始終暗用比興的手法,以花來襯托人物,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興盛,顯示了人物的孤獨和痛苦;另一方面,還隱藏著更深的一層意思,那就是:花事雖盛,可是風吹雨打,很快就會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在《古詩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生竹》里面,有這樣一段話:“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用蕙蘭花一到秋天便凋謝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長,紅顏易老。這是中國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樹》這一篇中,這一層意思卻并不是明白說出,而是留給讀者去體會。

  詩的最后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而說出的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的主題。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鮮花,經不起時間的等待,更經受不起風吹雨打。這樣的情感意緒,也許就如溫庭筠在《望江南》中寫的:“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一個個希望,一個個失望,到頭來也許“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白居易《后宮詞》),也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紅樓夢·葬花吟》)。

  從前面六句來看,詩人對于花的珍奇美麗,本來是極力贊揚的。可是寫到最后,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貴”,未免使人有點驚疑。其實,對花落下先抑的一筆,正是為了后揚“但感別經時”這一相思懷念的主題。無論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思想感情。但這一抑一揚,詩的感情增強了,最后結句也顯得格外突出。

  詩寫到這里,算結束了。然而題外之意,仍然耐人尋味:主人公折花,原是為了解脫相思的痛苦,從中得到一點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兒無法寄達,平白又添了一層苦惱;相思懷念更加無法解脫。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45-147

相關推薦

  • 佚名
  • 寫花
  • 孤獨
  • 相思
  • 婦女
  • 古詩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