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中的單雄信和徐懋功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并且兩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然而,他們的結局卻截然不同。徐懋功功成名就,而單雄信卻早逝。下面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些單雄信的故事吧。
評書演義中的單雄信有很多演繹加工,塑造了一個仗義疏財、義薄云天、剛正不屈的綠林好漢形象。他因為哥哥被李淵誤殺,至死不肯投降唐朝,最后慷慨赴死,是個悲劇式的英雄人物。
真實的歷史人物與演義人物自然有很多不同,有些甚至是大相徑庭,有另外一幅模樣。歷史上的單雄信是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人,跟徐懋功是老鄉,兩人意氣相投,結成生死之交。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翟讓在瓦崗山舉兵起事的時候,兩人一起入了伙,成為翟讓的心腹班底。

隋末起義軍將領單雄信
單雄信武藝高強,徐懋公神機妙算,兩人輔佐翟讓把瓦崗形勢搞得越來越紅火,投奔的人越來越多,但隨之內部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后來上山的李密為了奪取起義軍最高權力,竟然設計在一次宴會上殺死了翟讓。
作為翟讓的心腹兄弟,單雄信當時是如何表現的呢?他沒有想象中的誓死抗爭、為翟讓報仇,而是“頓首求哀”,以求保命,李密“釋而慰諭之”。這表現跟演義中豪俠仗義、不懼生死的單二爺差距太大了吧!當時李密的心腹謀士房彥藻就看出單雄信“輕于去就”的致命弱點,就是太反復無常了,勸李密除掉他。但李密愛惜單雄信的才能,又要靠他籠絡住翟讓舊部,就沒有殺他,反而委以重任。
后來事實證明單雄信確實是個“輕于去就”的人。李密與王世充在邙山決戰時,手握著重兵的單雄信揣摩著形勢,行動遲緩,導致李密潰敗而逃。而單二爺率領重兵,不戰而降,投靠了王世充。雖然當時秦瓊、程咬金也歸附了王世充,但人家都是受傷被俘,不得已才暫時寄人籬下。當兩人看出王世充不是個成大事之人時,很快就脫身投奔了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與王世充交戰時,單雄信多次襲擊過李世民,多虧尉遲敬德等人解救才脫險,所以李世民對單雄信的印象肯定不好。后來,李世民打敗了王世充,擒獲單雄信,下令將其處死。
當時徐懋公等人向李世民苦苦求情,請他放過單雄信,但李世民執意不聽。其實以李世民的度量和胸懷,過往單雄信襲擊他的事,他完全可以放下。但是單雄信有個必須殺掉的理由,就是“輕于去就”,這種反復往常的人必須除掉,免留后患!看準了這一點,李世民不管多少人求情,都不為所動。

單雄信的結拜兄弟徐懋公(凌煙閣功臣李勣)
一看求情未果,徐懋公淚流滿面,他拿出利刃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塊肉,遞給單雄信說:“你我兄弟一場,我不能救下你,你吃了我這塊肉上路吧。你的家人我會照顧,你放心吧。”單雄信對徐懋公說:“我知道自己必死,我的家人就托付給兄弟你了!”說完,單雄信把肉吃下,走上刑場赴死。

單雄信刑場就戮
徐懋公沒有食言,在單雄信死后精心照料他的家人。單雄信的兒子單道真后來官至梁州司馬,長孫單思敬官至安東都護府都護,單家也算是后繼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