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文成公主,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有很多個朝代。朝代的更迭,換了一代一代的帝王,雖然每朝都有不同的歷史,但有很多朝代卻做了相同的一件事,那就是和親。和親是不免為一種政治手段,為了加強雙方的合作關系,把雙方利益最大化。但也有迫于形勢的無奈之舉,像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在國家實力不行的時候,也只得被迫用和親來避免戰(zhàn)爭。還有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沒有底氣和敵人開戰(zhàn)的時候,也把自己心愛的女兒送上了和親的道路。
有些朝代的很多公主都為了國家肩負起了和親的使命。漢朝的解憂公主,北魏的蘭陵公主,隋朝的華容公主,唐朝的金城公主、文成公主、寧國公主,等等等等……有太多的公主走上和親的道路。唐朝的“文成公主”和親西藏吐蕃松贊干布,成就了大唐和西藏的政治友誼,也把大唐的文化帶到西藏,讓西藏的人民受益匪淺。在小時候的歷史課本中我們也了解了這一歷史。

在和親的公主里有身為皇帝女兒的真正公主,也有皇室宗親的成員被選中成為和親人選之后封為公主的。這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皇帝沒有合適年齡的女兒,也可能是皇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兒去和親,就從親屬成員中挑選合適的人,然后把她封為公主去和親。今天要說的文成公主就是這樣的,文成公主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她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淵的堂侄李道宗,所以她的家族是李唐宗族的遠支。西藏吐蕃來大唐求親,為加強民族團結和對西藏的統(tǒng)治,唐太宗李世民將這個李氏的宗族女封為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做王妃,和親西藏。
文成公主遠嫁西藏,一路上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路上所經(jīng)之地的人民都受到了文成公主的恩惠。在文成公主出嫁時請求帶走了大唐開元寺里的鎮(zhèn)國之寶作為陪嫁一起入藏,就是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這尊佛像隨文成公主入藏后供奉在了西藏的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后也受到了西藏人民的熱烈的歡迎和喜愛,文成公主也積極的推動西藏的發(fā)展,她給西藏帶去了大唐的文化和生產(chǎn)技術,讓西藏人民的生活得到提高。西藏人民對她的愛戴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人們尊敬這位從大唐來的公主,感謝她遠離家鄉(xiāng)來到西藏造福西藏的人民。在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也選擇繼續(xù)留在西藏這片土地上,因為她也熱愛西藏。

但另一種流傳卻不是這樣,另一種說法說文成公主在西藏并不幸福。松贊干布作為西藏的王自然會有三妻四妾,在文成公主來到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正妻王后,文成公主的正妻身份只是應付大唐朝廷,她在西藏只是正妻之下的一個小妾。文成公主到達西藏以后地位低下,因為不受松贊干布的喜歡文成公主受盡冷落。在松贊干布死后,只能用裝瘋來保護自己的生命,度過了悲哀的幾十年之后郁郁而終。

當知道這些,我是不愿意相信的,也不會相信。因為文成公主在西藏留下的功績是由真實明證的,至今有西藏人民建造的文成公主廟,還有文成公主的雕像。這都是西藏人民對文成公主所做貢獻的表彰,也是西藏人民對文成公主的愛。雖然一些史料無從考究,但這些真實存在的東西就是最好的證明。一個女人遠離家鄉(xiāng)來到西藏,這里面的辛苦絕不是今天能想象的,就算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去到西藏,高原反應也是很難克服的一件事,更不用說在唐朝。
文成公主對中國歷史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對大唐的發(fā)展也起了很大作用。一個這樣為國家奉獻一生的女子,必定是有智慧的。當她代表大唐來到西藏,一定會用自己的智慧完成自己的使命。也會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