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宰相,同時也是一位備受矚目的詩人。他出生在唐朝時期的韶州曲江,死后被贈予文獻謚號,因此后人常常將其稱為“張曲江”或“文獻公”。對于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可以跟著小編一起了解更多有關這位才華橫溢的人物。
據傳張九齡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后代,他自幼就聰明過人,七歲便知詩文。張九齡是唐中宗景龍初年的進士,最早出任過校書郎。唐玄宗開元年間歷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宰相)等官職。

張九齡畫像
張九齡是一位很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為官期間忠于盡職,秉公朝政,敢于直言犯諫,對于人才提拔作用,也從不徇私枉法。他不趨炎附勢,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盛世”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文才更是天下揚名,尤其五言古詩,詩風古樸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風格,寄托了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當時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尤很大。其中最著名的有《曲江集》流傳后世,他被人們美譽為“嶺南第一人”。王維、杜甫等許多有名氣的詩人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但未能如愿,晚年回憶起來,猶覺得可惜(見《八哀詩》)。張九齡在政治上雖然有遠見,但其能力遠不及他的文才,光憑其政治能力當宰相,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據說張九齡能當上宰相是與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有很大的關系。

張九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氣質好,任何時候看上去給人的感覺是舉止優雅,氣度不凡,也就是說,看上去精氣神很足。據說他不管是有多勞累,也不管晚上是否休息好,每天上朝的時候都是非常精神地站在朝堂上。這就給唐玄宗留下了非常好的影響。唐玄宗每天在聽大臣們湊事,感到非常疲倦,要打瞌睡時,他就看看張九齡,這樣就又精神起來了。所以,自從張九齡以后,唐玄宗對推薦為宰相的人選,都以張九齡為標桿,總是要問一問“風度得如九齡否?”,也就是說,自張九齡之后,唐玄宗對宰相的儀表和氣質是非常看重的。
張九齡和唐玄宗的這段趣事一直被后世人傳為佳話。張九齡是繼張說之后,被張說推薦而當上宰相的,如果沒有留給唐玄宗一個好的影響,能否當上宰相或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