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之亂幾乎讓朝廷放棄了討伐。涼州之亂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傷亡無數(shù),人民流離失所。讓我們來看看涼州之亂的經(jīng)歷。
185年春,成千上萬的叛軍進入漢故都長安。朝廷任命黃巾名將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防御長安。然而,皇甫嵩在早期失敗了。由于宦官的誹謗,他在上任四個月后于7月被免職。
涼州的持續(xù)叛亂對國庫造成了巨大損害,朝廷不得不征收稅收和勞動力來應對戰(zhàn)爭。司徒崔烈建議放棄涼州。傅謝發(fā)表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講,譴責崔烈,并強調(diào)了涼州位于前線的重要性:“涼州官員的不和諧使整個涼州陷入了叛逆之手。作為首相,崔烈不想為國家平靜下來,但他想放棄數(shù)千英里的土地。大臣們很困惑。
如果左翻領(lǐng)的蠻夷占領(lǐng)了這個地方,軍隊強大而混亂,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擔憂和國家的深切擔憂。如果崔烈不知道這一點,他就太愚蠢了;如果他知道,這是不忠的。”傅謝的話感動了漢靈帝,他拒絕了崔烈的建議。傅謝被任命為漢陽太守,并被派往前線。
八月,司空張溫被任命為車騎將軍代皇甫嵩。新破虜將軍董卓、破寇將軍周慎等均在其賬下效力。張溫所有十萬多人前往美陽扎營。邊章和韓遂也率本部來美陽作戰(zhàn),雙方勝負未分,張溫一度未能取得優(yōu)勢。十一月,一顆流星落入叛軍營寨,叛軍軍心動搖。董卓趁機突襲,擊敗叛軍,迫使邊、韓向西退入金城縣榆中(今蘭州附近)。
獲勝后,張文兵分兩路追擊叛軍:周慎率軍3萬攻榆中,董卓率軍3萬追擊黃中義從胡。但是周、董都被打敗了。周慎不顧部將孫堅切斷敵人糧道的建議,結(jié)果自己的糧道被敵人切斷,不得不倉促撤退;董卓在望遠被羌人包圍,糧食耗盡。董卓在河上筑堤,做捕魚蝦,卻秘密率軍渡河,逃脫。羌人想追的時候,因為被堤壩攔截的河水太深,無法渡河。在這次進攻中,只有董卓全軍歸還。[5]
盡管美陽之戰(zhàn)阻止了叛軍進入漢朝的心臟,但由于漢軍進攻失敗,叛軍仍在黃河上游。渭河上游的河谷已成為雙方競爭的地區(qū)。
大約186年冬天,地方勢力試圖恢復中央政權(quán)(186-187年),叛首張病亡,北宮伯玉、李文侯死于內(nèi)訌。 耿鄙認為,新任涼州刺史可以從中獲利,并試圖在涼州重建漢庭統(tǒng)治,而無需來自其他地區(qū)的軍事援助。傅謝試圖勸阻,說人們不習慣耿輕的長官和軍隊,也沒有時間建立士氣,但耿輕仍然是自己的。
187年,耿鄙集結(jié)六郡軍隊攻打位于西疆的隴西郡。此前,由于隴西縣太守李相如倒戈,隴西縣被韓遂軍占領(lǐng)。但耿鄙任命貪官程球為治,使士紳和人民心寒。四月,軍隊開往隴西郡治狄道時,耿鄙軍發(fā)生兵變,程球和耿鄙都被殺。在狄道人王國的帶領(lǐng)下,變兵加入了叛軍,包圍了隴西以東的漢陽。作為漢陽太守,傅羲善待人民,遠近敬重,叛軍在與他作戰(zhàn)時猶豫不決。叛軍多次試圖說服他逃跑或投降,但盡管人力物力日益短缺,傅謝還是下定決心要守城。傅羲在一場孤注一擲的沖鋒中陣亡。
此后,耿鄙下屬軍司馬騰率領(lǐng)總部投資韓遂,推動王國為帥,叛軍掠奪長安周邊地區(qū)。他們也第一次統(tǒng)治了整個涼州。張文因平叛失敗被解職。
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迫使皇帝降級,建立曹魏王朝,取代漢朝。當他在位時,西北縣被重建,只有少數(shù)當?shù)厝嗽谖鞅北l(fā)叛亂。222年,由于涼州的一系列戰(zhàn)爭,與中亞的貿(mào)易正式重建。
盡管如此,中原對西北地區(qū)的權(quán)力控制弱于涼州混亂前的漢朝。與漢朝相比,曹魏的西北領(lǐng)土收縮了,因為宋建在漢代等一些原縣建立的王國被直接廢棄。該地區(qū)中原人口減少,最終被南山的羌族和彝族制服。涼州混亂一個多世紀后,羌族、彝族等華北游牧民族推翻了上級中原政權(quán),在華北建立了胡人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