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空城計(jì)真的奏效了嗎?其實(shí)司馬懿早已看穿一切!趣歷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它是以三國的歷史為基礎(chǔ)編寫的一部小說。羅貫中老師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書中的一個非常讓人吃驚的片段——空城計(jì)。當(dāng)初的司馬懿真的是被諸葛亮騙到了么?

在三國里面,有段故事,我們非常了解,耳熟能詳,那就是空城計(jì),可以說這是三國最精彩的一段。
當(dāng)時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zhàn)略要地——街亭,街亭失守后,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
而諸葛亮這邊,根本沒人可用,只有一班文官和幾千個老弱殘兵,你說你能干什么?所以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驚慌失措,不知道怎么辦?只有諸葛亮頭腦清醒,他登上城樓,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jì)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于是,諸葛亮下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lǐng)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若無其事的樣子。
司馬懿的前鋒探子看到這個架勢后,一下子蒙了,不知道如何,因?yàn)橐郧岸紱]看到這樣的搞法,于是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后,哈哈大笑:“這怎么可能呢?”
隨后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yuǎn),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見到這種情形后。司馬懿疑惑不已,也拿不定注意,思索一番后,最終撤兵。
此時,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么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jǐn)慎,不曾冒險。現(xiàn)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jìn)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jì)。還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故事相當(dāng)精彩,簡直就是高手對決,但有問題。如果這個司馬懿真要這么笨,讓諸葛亮彈彈琴就能給嚇跑的話,這兩個人之間的仗怎么能打成那樣?之后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一直被司馬懿打敗,司馬懿不可能被諸葛亮彈彈琴就給嚇跑了。
而且憑司馬懿機(jī)智謀略,怎能不了解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tài)勢?馬謖的前鋒精兵已被殲滅,又乘勝連下三城,蜀軍其余各部都受到重創(chuàng),此時的西城已在司馬懿的“甕中”,勝券在握。
其實(shí),司馬懿拆穿諸葛亮很簡單,他找?guī)讉€人進(jìn)去看看就知道有沒有埋伏了,干嘛要直接退兵呢?而諸葛亮那么聰明的人,怎么可能弄個造型就把司馬懿嚇住。
所以說,這個事情,另有隱情,隱情就是司馬懿是故意不拆穿諸葛亮的,因?yàn)樗蠲K抉R懿和諸葛亮其實(shí)是唇齒相依的關(guān)系。
因此,當(dāng)時的實(shí)際情況是: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要來看他,于是沖司馬懿使了個眼色。司馬懿一看,哎喲,你跟我玩空城計(jì),我明白你什么意思。即使我把你諸葛亮抓回魏國,那對我有什么好處?
沒有一點(diǎn)好處,如果沒了諸葛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估計(jì)司馬懿全家都要被抄掉。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深懂此道。
當(dāng)年曹操雖然要求司馬懿出山,甚至逼迫,但司馬懿出山后,曹操并沒有重要,因?yàn)樗浪抉R懿不是什么好鳥,用他只是為了籠絡(luò)士族。臨死前還叫自己的兒子注意司馬懿,不要重用。
后來到曹睿的時候,他也不喜歡司馬懿,要不是諸葛亮步步緊逼,他才不會起用閑賦在家的司馬懿。所以,司馬懿能夠再度出山,得到一個“平西都督”頭銜,完全是諸葛亮的功勞。它應(yīng)當(dāng)感謝的不是魏帝曹睿,而是自己的宿敵諸葛亮。從某種意義上講,諸葛亮才是決定司馬懿能否掌握權(quán)力的人物。
矛盾的對立雙方是對立的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留著矛盾方,因?yàn)檫@樣的話你對我有好處,我也對你有好處,留下來對咱雙方都有好處。曹魏一方能制衡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馬懿一人而已,沒有了蜀漢的諸葛亮,也就沒有了曹魏的司馬懿存在的“獨(dú)特”價值!
如果司馬懿在西城活捉或殺掉諸葛亮,那么,蜀軍就會全面線崩潰,蜀漢也就會隨即滅亡,而當(dāng)時司馬懿還不能權(quán)傾朝野,羽翼未豐,如果蜀漢亡了,你覺得曹睿會留著他嗎?顯然不會。
這肯定不是他司馬懿想要的,所以,他還需要繼續(xù)為曹魏“推磨”,諸葛亮必須繼續(xù)存在。這樣他才能爭取時間培植勢力,等待時機(jī),施展自己的宏圖大志。
所以,當(dāng)兒子司馬昭疑問的時候,司馬懿巧妙回答,假裝作出了中計(jì)的樣子,讓人毫無懷疑,這才是他司馬懿的高明之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