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登岳陽樓

作者: 唐代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xī wén dòng tíng shuǐ ,jīn shàng yuè yáng lóu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wú chǔ dōng nán chè ,qián kūn rì yè fú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qīn péng wú yī zì ,lǎo bìng yǒu gū zhōu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róng mǎ guān shān běi ,píng xuān tì sì liú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登岳陽樓作者: 杜甫

簡介 詩詞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登岳陽樓譯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1、李滲 杜甫詩集選 武漢 :長江出版社 ,2009 :128-129

登岳陽樓注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吳楚東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
坼: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里指書信。
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sì)流。

戎馬:指戰爭。
關山北:北方邊境。
憑軒:靠著窗戶。
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1、李滲 杜甫詩集選 武漢 :長江出版社 ,2009 :128-129

登岳陽樓賞析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尾聯總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絳《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范。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全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寫景只是三,四兩句,既是實寫,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

相關推薦

  • 杜甫
  • 唐詩三百首
  • 山水
  • 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