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昭侯 (?-前491年) 是春秋末期蔡國國君,姓姬,屬于蔡氏,名申(有一種寫法是甲),是蔡悼侯的弟弟。他在公元前518年至公元前491年期間擔(dān)任國君職務(wù)。
蔡昭侯,姬姓,蔡氏,名申(一作甲),是蔡靈侯之孫,隱太子友之子,蔡悼侯的弟弟。蔡悼侯三年(魯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六月,蔡悼侯去世 ,申繼任蔡國國君之位,是為蔡昭侯。
蔡昭侯十年(魯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蔡昭侯朝拜楚國國君楚昭王,當(dāng)時蔡昭侯制作兩塊玉佩和兩件皮衣,把其中一塊玉佩和一件皮衣獻(xiàn)給楚昭王。楚昭王穿上皮衣帶好玉佩,設(shè)享禮招待蔡昭侯。蔡昭侯自己也穿帶另外一件皮衣和玉佩。楚國宰相子常想要蔡昭侯的皮衣和玉佩,蔡昭侯不給。子常便向楚昭王說蔡昭侯的壞話,并把蔡昭侯扣留在楚國三年。
當(dāng)時唐國國君唐成公朝拜楚昭王,唐成公有兩匹肅爽馬,子常想要,唐成公不給,子常也把唐成公扣留在楚國三年。蔡昭侯十二年(魯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唐國人于是將馬獻(xiàn)給子常,子常便送回唐成公。
蔡國人知道實情后,堅決請求把玉佩、皮衣獻(xiàn)給子常。子常上朝,見到蔡昭侯的手下人,就命令官員們說:"蔡侯所以長久留在我國,都是由于你們不供給餞別的禮物。到明天禮物再不完備,就要處死你們。"子常得到玉佩、皮衣后,才向楚昭王說好話釋放蔡昭侯。蔡昭侯回國,到達(dá)漢水時,拿起玉丟入漢水中,說:"我要是再渡漢水往南,有大河為證!"蔡昭侯回到蔡國后,就前往晉國,以他的兒子公子元和大夫的兒子作為人質(zhì),請求與晉國一起攻打楚國。 但晉國沒有同意。
蔡昭侯十三年(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春天,蔡昭侯與衛(wèi)國國君衛(wèi)靈公在邵陵會盟。蔡昭侯暗中向周朝大夫萇弘請求使蔡國地位高于衛(wèi)國;衛(wèi)國派史魚酋稱揚衛(wèi)國始祖衛(wèi)康叔的功德,于是衛(wèi)國的地位高于蔡國。同年夏天,蔡國幫助晉國消滅沈國。同年秋天,楚昭王因蔡國滅亡沈國而大為惱怒,于是進(jìn)攻并包圍蔡國。當(dāng)時吳國大夫伍子胥在策劃對付楚國,楚國殺死郤宛時,伯氏族人逃往國外。伯州犁的孫子伯嚭是吳國的宰相,也在策劃對付楚國。楚國自楚昭王即位以后,沒有一年不和吳國交戰(zhàn),蔡昭侯仗著這一點,把他的兒子公子乾和大夫的兒子送到吳國作為人質(zhì) ,請求與吳國一同攻打楚國。同年冬天,蔡昭侯與吳王闔閭打敗楚國,進(jìn)入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蔡昭侯怨恨子常,子常害怕,于是逃奔到鄭國。
蔡昭侯十四年(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夏天,蔡國因缺乏糧食,于是魯國將糧食送到蔡國,來幫助蔡國救濟(jì)急難。 同年秋天,吳軍離開楚國,楚昭王復(fù)入郢都。
蔡昭侯十六年(魯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楚國令尹為百姓哭泣著請求楚昭王謀攻蔡國,蔡昭侯為此感到害怕。
蔡昭侯二十五年(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春天,楚昭王發(fā)兵包圍蔡國國都,蔡昭侯把男女奴隸分別排列捆綁作為禮物出降。楚昭王讓蔡國遷移到長江、汝水之間就撤軍返回。
蔡昭侯二十六年(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蔡昭侯因畏懼楚國,于是向吳國告急。吳王夫差認(rèn)為蔡國距離吳國太遠(yuǎn),便和蔡昭侯約定把都城遷到鄰近吳國的地方,這樣便于援救;蔡昭侯私下答應(yīng),但不與大夫們商量。吳國的泄庸到蔡國致送聘禮,逐漸把軍隊混進(jìn)蔡國。等到吳軍全部進(jìn)入蔡國,蔡國人知道此事。蔡昭侯于是告訴大夫,并殺死公子駟來取悅吳國。同年十一月,吳軍趁機(jī)將蔡國都城遷到州來(今安徽省鳳臺縣)。
賊寇刺殺
蔡昭侯二十八年(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蔡昭侯準(zhǔn)備到吳國去,蔡國大夫們恐怕他再次遷都,于是派一個名叫利的賊寇刺殺蔡昭侯。 事后,蔡國大夫們誅殺利,以求免除自己的罪過,擁立蔡昭侯的兒子公子朔繼位,是為蔡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