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大歷十才子之一:吉中孚的簡介

  吉中孚 [唐](約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鄱陽人,約唐代宗大歷年間前后在世,大歷十才子之一。工詩歌,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為道士,后還俗。至長安,謁宰相。有人薦于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為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著錄。

  在唐代,一個道士能夠入朝出仕,一定要有內外大臣舉薦,得到皇上賞識才行。大歷初,吉中孚還俗,以道從儒,成為宰相元載府上的嘉賓。由于"元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天寶初,玄宗崇奉道教,元載得以策入高科。李端在《送吉中孚拜官歸楚州》中寫道:"初戴莓苔幘,來過丞相宅。滿堂歸道師,眾口稱詩伯。"在另一首詩中他又說:"毛遂登門雖異賞,韓非入傳濫齊名";"年少奉親皆愿達,敢將心事向玄成。"中孚受元載的舉薦保奏,征拜為校書郎。與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同游于駙馬郭曖之門。大歷十年或十一年,登博學宏辭科,一說中書判提萃科。大歷十二年,元載以罪誅,因中孚與元載僅系道友詩文之交,并未參與其"侈僭無度,排斥忠良"之舉,故未受株連坐累。中孚"貞元初,知制誥,與陸贄、韋執誼、吳通元等同視草。"此說始見于《舊唐書·吳通元傳》卷190下,是專對吳通元而言。而吉中孚知制誥是在貞元前,先于吳通元。《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載吉中孚于"建中元年(780)為萬年尉,遷司封郎中、知制誥。貞元二年(784)以本官充翰林學士,六月改諫議大夫。"吉、陸、韋、吳都曾充翰林學士,貞元初四人同視草。史載:陸贄長于制誥政論,世稱其"榷古揚今,雄文藻思。"韋執誼亦富詞藻,而吳通元以文思敏睿為德宗所重,"凡中旨撰述,非通元之筆,無不慊然。"中孚與陸贄等同視草,足見其不僅以詩聞名,而且也是撰擬詔旨的能手。他于文雅之余,亦善理財。"貞元二年(786)遷戶部侍郎,判度支兩稅",即掌管國家的財政收支與夏、秋兩稅事務。這與上述"貞元中,吉中孚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典邦賦"是一致的。在此期間,他曾權判吏部侍郎,為中書舍人。不久,卒于京都。

  由于新舊唐書都未予吉中孚立傳,以致后世凡介紹其人都無字,并說生卒年不詳。其實,據《舊唐書》"盧簡辭附"所載:"貞元中,吉中孚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典邦賦,薦綸于朝。會丁家艱,而中孚卒"。即可推算其大約卒于何時。唐德宗貞元共21年,即公元785-805年,貞元中大致為公元795年前后,此時中孚薦綸于朝,偏偏碰上盧綸父或母逝世,須在家服喪三年。而在此期間,他本人亦謝世。故吉中孚約卒于公元798年。他于唐代宗大歷初年還俗,征拜為校書郎,約為25歲左右,故他約生于公元740年。史書不言其字,但司空曙在《送吉校書東歸》中吟道:"少年蕓閣吏,罷值暫歸休。獨與親知別,行逢幾海秋。聽猿看楚岫,隨雁到吳洲。處處園林好,何人待子猷"。李端在《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中亦說;"鄙夫今夜興,唯有子猷知。"可見"子猷"是實指中孚,即其字也。

  《新唐書·藝文志》曾著錄《吉中孚詩》一卷,已散失。僅存詩一首,茲錄于下: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官稱漢獨坐,身是魯諸生。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復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

  此詩作于大歷三年。二年,新羅王憲英卒,國人立其子乾運為王。仍遣其大臣金隱居奉表入朝,貢方物,請加冊命。明年,上遣倉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歸崇敬持節赍冊書往吊冊之。以乾運為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文學史歷來評論"大歷十才子"的詩風為華美典雅,輕酬淺唱。從吉中孚的這首律詩看來,不僅格律規整,字句精工,而且寄情山水,詠頌了漢家的王化,也反映出唐代中國與新羅(今韓國)的友好往來。盧綸在悲舊詩中稱他"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靈。掌賦若吹籟,司言如建瓴。"絕非虛妄。吉中孚儀表非凡,器宇軒昂,仙風道骨,被譽為"才子神骨清,虛疏眉眼明;貌應同衛玠,鬢且異潘生。"他事母孝,李端以"孟宗應獻鲊,家近守漁官"的詩句相稱。孟宗系古之孝子,流傳哭竹生筍的故事。唐代詩人輩出,若銀河燦爛,然而夫妻皆善音律,長于詩賦者卻寥寥無幾。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