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閩國的建國者,福建當地人通常會想起王延翰和王延鈞兩兄弟爭奪帝位的歷史。然而,實際上他們兩人只是權謀之人,只能算是官二代,他們最終為了爭奪權利而互相傷害并決出了勝負。而如果要談論誰才是閩國的締造者,那必須提及他們兩人的父親和大伯——王潮和王審知。他們才是真正創立閩國的人物。
王潮、王審知一家,祖上世代為農民。唐朝末年,天下大亂,黃巢攻入長安,江淮地區群雄割據稱霸。壽州人王緒乘機起兵,攻陷固始縣。王審知的哥哥王潮,當時為縣里的小吏,被王緒任命為軍官。王緒兵少將寡,以蔡州秦宗權給靠山,秦宗權任命他為光州刺史,讓他帶領所部合擊黃巢,王緒他一想,我這點兵都不夠黃巢塞牙縫的,我這實力也不允許啊(一個縣城還光州刺史,實力太不允許了),所以王緒就故意拖延不動,秦宗權大怒,派兵攻打固始縣,王緒無力抵抗,撒腿就往南跑。他命妹夫劉行權為前鋒,轉掠江、洪、虔等州,又折入福建,還別說,王緒這妹夫挺有兩下子,攻陷了汀、漳二州,自稱汀州刺史。王緒部呢雖然不如孫儒部殺戮之慘,二攻占之地,并不久留,往往洗劫一空而去。就在這時,王潮、王審知兄弟三人共奉一母,不肯棄老母親于戰亂,苦苦相求王緒,王緒大怒,要把王潮、王審知的老母親來個斬立決,在眾將士們的苦苦相求下老母親才得以保全性命。原來,王緒這個人啊,心胸狹窄,才華超過他的人,他看著都不順眼,他必定想辦法整死你。他手底下的將士們人人自危,擔心哪天被王緒看上。而王潮三兄弟剛剛與他發生沖突,恐怕是人頭不保了。于是,王潮一不做二不休,發動士兵,合謀除掉了王緒,被士兵們推舉為主帥。
王潮成了主帥以后,因為骨子里就存在淳樸農民的氣質,和一批骨干歃血為盟,建立了核心集體團隊,全面的控制了王緒的軍隊。沒過多久,王潮就在軍中樹立了威信,贏得了全軍的愛戴。隨后他整頓王緒之前帶兵時的軍紀,革除了剽掠的習氣,改善了軍民關系。王潮轉戰福建后,收到了民眾的擁護。隨后王潮攻泉州,收編泉州軍,平定狼山大王薛蘊,極大的擴充了實力,王潮派弟弟王審知攻福州,攻下福州后,王潮從泉州轉治福州,此時,他坐擁福建五州之地,唐昭宗任命他為威武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

王審知長的壯,高鼻梁,大大的方形嘴,喜歡騎白馬,軍中呼為“白馬三郎”、他對他哥哥王潮忠心耿耿,百依百順,從不計較個人委屈。有時候他犯錯,他哥王潮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打,都沒有一絲怨色。王審知能干,有度量,又識大體,很得王潮的信賴,王潮病重,便讓王審知處理大小事務。王潮病死,王審知即位,唐廷仍任為節度使,后加同平章事,封瑯琊君王。(這個不是瑯琊榜,別誤會)后梁時,又受后梁冊封為閩王。

王審知即位后,恪守王潮成規,因王氏兄弟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所以他生活節儉,衣著樸素。而且就在此時的唐末,北方的儒士因為戰亂,大多都避難在福建。王審知禮賢下士,多方招攬,唐相王博之子王淡、楊陟從弟楊沂和知名進士徐寅皆入其幕中。王審知還盡力培養當地人才,興辦學校。此外,王審知利用福建的地理優勢,積極發展海上貿易,吸引各地客商前來經商。(原來福建人經商厲害是有淵源的哇)王審知的為政表現,亦為人稱道。他任用德才兼備者為官,改善與民關系,廢除嚴刑,輕傜薄賦,給福建民眾創造了一個在天下大亂時期休養生息的大好環境。
王審知死后,他大兒子王延翰即位,宣布建國稱王。二兒子王延鈞不太服,殺了他哥,登上皇位,建國號閩,追尊王審知為太祖。這就是閩國的建國史。
小編題外語:下次看到車牌號閩字開頭的,我一定舉手說:“我知道,我知道,閩是福建省的簡稱,它與福建省還有很深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