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以后,干掉了自己的兄弟,逼迫李淵退位,成功的坐上了皇位,史稱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李世民在位期間,對待政事,勤勤懇懇,任用賢能,對百姓減輕賦稅,開創了一派欣欣向榮的盛世局面,被后世稱為“貞觀之治”。

所以,李世民在后代人的眼里,他是一位明君,是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帝王的表率。然而,即便這李世民這樣的圣明君主,一生之中也是頗多瑕疵,就拿“玄武門之變”來說,真實情況也是撲朔迷離,讓后人迷惑,并且李世民曾經修改歷史的做法也是讓人議論不已。
貞觀三年的時候,李世民下令設置史館,讓人專門負責修編前五代歷史,意外的是同年閏十二月,李世民又將史館移入禁宮,讓宰相監察。從那以后,史館就變成皇帝直接掌控的機構,李世民不再讓他們修編前朝歷史了,改成專門修編當朝歷史。那么,問題來了。李世民為何讓人專門負責修改當朝歷史呢?迄今為止,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成為歷史上的一樁疑案,使得后人對此議論紛紛,衍生了很多觀點。

有人說李世民專門讓人修改歷史,是為了掩蓋自己弒兄奪位。理由是,按照封建社會長子繼承皇位的觀點,李世民是不符合繼承皇位的要求的,他弒兄奪位得來的皇位終究是不符合封建法統和倫理道德的,連李世民自己也知道他這種行為不能讓后世子孫效仿。所以,李世民修改歷史,為的就是掩蓋他殘忍的行為,也為了讓他登基繼位變得合理合法。
另外一種說法是,李世民之所以修改歷史,抬高自己在唐朝建立初期從太原起兵的地位,貶低李淵的功績,是出于當時的政治所需。為什么這么說,李淵是隋朝舊臣,李世民讓史臣將李淵主動從太原起兵改為被動起兵,塑造李淵的忠臣現象,為的就是符合封建法統的三綱五常。李世民讓史臣記載,隋煬帝下令逮捕李淵,李世民和劉文靜設計,逼迫李淵不得不反,否則就是死,并且李淵起兵之時,號稱“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如此一來,李淵妥妥的就是一個大忠臣形象了。李世民的意圖很明顯,目的就是維護自己的統治,避免后人效仿此例,起兵造反。

總的來說,種種說法不過是各路專家的臆測,沒有史料依據。不過,李世民登基為帝以后,修改歷史的行為確定無疑。但是為何這么做,估計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現在我們很難判斷了,同樣,也正是如此,歷史才有著獨屬于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