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唐代偉大的詩人,生于尚書郡(今湖北襄陽),享年61歲。他的詩作以深邃的意境和清麗的風格著稱于世,被譽為“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然而,王維并非只是一位文人墨客,他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見到對佛法的推崇與尊崇。這種心路歷程,從詩人到佛教信徒的轉變,也成為王維精神世界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王維:就算上天讓我一無所有,我仍然會一笑而過……
人的一生,劇目和角色都已編排好,怎么演卻全看自己的理解程度了??慈说囊簧?,也仿佛看臺上的一出戲。
普通人的戲,生老病死苦,很快也就過去。
可要是在這臺戲里添上幾幕大起大落的轉合,那大概會精彩絕倫,觀眾也會拍手叫好。王維的戲,自己是編劇,卻把生命的真諦,演得淋漓盡致。
王維,字摩詰,漢族,著《王摩詰文集》等行世,有“詩佛”之稱。
這是大家對于他最普遍的認識:一個佛系的詩人。事實上,從他一出生,有了王維這個名字起,這一輩子,就注定走上了佛系之路。
人生有四喜:
人生有四悲:
若上天把這大喜大悲都“眷顧”在一個人身上,大家看來,此人,大概是世間最大的倒霉蛋了吧。
王維就是這樣一個倒霉蛋。
長安城內(nèi)少年郎
公元701年,王維出生于唐朝五姓七望的頂級豪門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家族。
王氏家族,世代為官,祖上可追至東晉王述,王坦之。
王維的爺爺是唐朝大音樂家王胄,任協(xié)律郎,掌管朝廷音律,常在家中招收弟子,排練演出。
王維便繼承了他爺爺?shù)囊魳诽熨x,自幼能熟練操持各種樂器,尤善琵琶。
他的父親就是開元風流人物王處廉,精通詩文,官任汾州司馬,庇護王氏家族,王維身上那份為官的氣度,便是從父親身上來的。
母親為北方望族博陵崔氏,根基可追至秦漢時期,及善丹青,信佛事。
崔氏從小教授王維書畫與佛理佛理。
王維從小便是生長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
然而日升月沉,時光荏苒,7歲那年,王維的父親和祖父相繼去世,王家子嗣羽翼都還未長成,于是,家族開始走向衰弱。好在王維的母親在此間變賣家產(chǎn),繼續(xù)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yǎng),即便家遭變故,也并未對王維造成多大打擊。
王維17歲進京,那時的長安城,繁華嘈雜,貴族林立,可以說是紅塵中的紅塵,名利場中的名利場。
但所謂“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貴族出身的人,即使再不濟也掉不到寒門里去。
王維生在這樣一個名門望族,再加上自身天資聰穎,剛到京城不久,就憑借一句”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驚艷四座,再加上他詩文,繪畫,音律樣樣出眾,很快便在長安城脫穎而出。
在京3年,也就是在王維21歲的時候,遇到了命中的貴人歧王,岐王帶著王維出入王公貴族望門,將他引入朝廷。
那時的他,風姿卓越,長身玉立打馬插花,風度翩翩揮筆成詩,那時的他,可以說是長安城內(nèi)爭相追捧的貴公子,因為王維,意味著品味。
他也遇到了人生第一位相愛的女子小甄氏,但因姻緣聚合,他與小甑氏不得不分開,寫下著名的相思曲《相思》。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與小甑氏的分離,只是他心中悲愴的開始,因為很快,他就被貶官,罪名是莫須有的“舞黃師”,其實背后的原因是因為他與歧王走得近,因皇家的斗爭,這種無由的罪名便落到了他身上。
僅幾天時間,那個貴族的座上賓,長安城的如玉少年便從云端跌落在塵埃,王維悲憤難填,好在她母親此時還在世,對他悉心勸導,讓他重讀少時讀的《維摩詰所說經(jīng)》。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又為《不可思議解脫經(jīng)》,是大乘佛教中除《大般若經(jīng)》外最重要的一部經(jīng)。主要講大乘"空性“思想。其義旨為“彈偏斥小”、“嘆大褒圓”,批判一般佛弟子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責歪曲佛道的絕對境界。
此經(jīng)為為昆耶離國的大乘居士所著,傳說在維摩詰那個時代,出家僧僧眾都以世間為五欲望所染而極力回避,只有維摩詰在世間修行,且打破了證果的僧俗界限。
《維摩詰所說經(jīng)》,西夏文字版
菩薩曾問過維摩詰:你既是一位大菩薩,卻又拖家?guī)Ь欤鯐栽谀兀?/p>
維摩詰回答:我母為智慧,我父度眾生,我妻是從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兒代表慈悲心,兒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眾生,我的朋友是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就連在我周圍獻藝的美女,也是四種攝化眾生的方便。
母親想告訴王維,世間一切相,皆由因緣和合而成,無論官場的起落,還是人生的得失, 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你把它當法門便是修行,把它刻入心中,便是五毒,人生再無自在。
這便是大乘中的“空”,也是佛教中事物的本質,一切物質的,精神的相,無時無刻不再變化,即為空。
從此,王維的詩畫中便有了空靈。
王維:伏羲授經(jīng)圖
王維本身也非常喜歡維摩詰這個人物,他名“維”,及冠時根據(jù)“維摩詰”給自己起了個字叫“摩詰”。他的詩集就叫《王摩詰集》。
錢玄鐘在《玄奘西游記》中提到:王維起這樣的名和字是因為他不懂梵文,他不知道梵文里“維”是“沒有”之意,“摩”是“臟”,而“詰”是“勻稱”。也就是說,維摩詰的意思是無任何污染,但拆開來組成王維名字的意思其實是——王維就是王沒有,字摩詰就是又臟又勻稱,很勻稱的臟,遍布全是臟。
但事實上王維和她母親真的不懂嗎?王維從小熟讀佛經(jīng),且在當代名僧道光禪師坐下十年,他的母親更是通曉佛理,這只不過是他母親對他的一種祝愿,而他對自己日后人生的一種祈愿,與字的意思沒有任何關系。
王維《輞川圖》摹本
也就是經(jīng)過這樣一次起落,此后,在他的心里,一切關于時局的悲憤都化為烏有,他的眼里都是盛唐的美。
他看山看水看花看鳥,仿佛過眼之事皆為浮云,清風一吹又復皓月當空。
他驕傲清高卻不憤世嫉俗,他遺世獨立卻不再逃避現(xiàn)實。
他不會像李白那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也不會像杜甫那樣“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他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與人生際遇的相視一笑。
他寫思鄉(xiāng):“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是隔萬里與故人的親切問候。
他寫送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笔菍τ讶讼ば牡年P懷。
他寫獨處:“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笔桥c孤獨的溫柔對視。
他不是心灰意冷。而是真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已,溫柔敦厚到了極致。
王維《輞川圖》局部
他的心是平靜的,即便遭遇無奈變故也不悲憤哀嚎,而是道出言淺意深、淡泊邈遠的意象,天地萬物都與他為伴,他的詩永遠是平安喜樂,充滿溫情,而無孤獨。
編輯整理 | 爺叫虎毛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