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220-280年)是中國歷史上漢朝以后晉朝以前的歷史時期。在此期間,曹魏、蜀漢、東吳三大政權相繼出現。那么下面有趣的歷史編輯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孟達想回蜀漢,諸葛亮為什么要用詐降計讓他敗給司馬懿。讓我們看看!
孟達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反復無常的人。他先是投靠劉章,然后投奔劉備。荊州戰爭結束后,他投降了曹魏。但曹丕死后,他覺得自己處境不好。他再次聯系諸葛亮,想回到蜀漢。最后,孟達被司馬懿摧毀,在不同的地方結束了。然而,孟達的死與諸葛亮直接相關。發生了什么事?
一、孟達被諸葛亮出售。
孟達是一個與張松、法正一起致力于將益州獻給劉備的人。他和法正一起奉劉章的命令歡迎劉備進入四川,但有趣的是,劉備讓法正把下屬交給孟達留在荊州,但只帶法正進入四川。法正有機會在劉備的手下展示他的才華,為劉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得到了劉備的重視和提升。與法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孟達留在荊州,一事無成。
漢中戰爭結束后,劉備命令孟達北攻房陵。孟達奪取房陵后,他繼續向上進攻。此時,劉備擔心孟達很難獨自奪取上庸,并派出了他的兒子劉峰。但劉峰的到來是由孟達指揮的,所以孟達成為了劉峰的下屬。從劉備對孟達的任命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絲不信任。

在襄樊戰役中,劉峰和孟達拒絕了關羽的幫助。關羽死后,孟達覺得事情很糟糕,所以他以劉峰的不公平待遇為由去了曹魏。在曹魏陣營中,孟達得到了曹派的欣賞,委托他擔任房陵、上庸、西城合并后的新城太守。從那時起,孟達就位于魏、蜀、吳的交界處,似乎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王國。
然而,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曹丕和朝中對孟達的支持者相繼死亡,孟達感到了威脅。他害怕被朝中政敵陷害,于是開始尋找另一條出路。他在魏、蜀、吳三國之間徘徊,試圖利用自己領土的特殊地位支持士兵。他與諸葛亮、李燕等人發表信件,表達了回到蜀漢的愿望。
就在孟達認為自己得計的時候,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他的夢想。一個名叫郭模的人從蜀漢向曹魏投降。這個人來到魏興太守申儀,他與孟達有仇,盤托孟達試圖反叛的秘密計劃。這使孟達遭受了災難。司馬懿沒有征求曹魏皇帝的意見,于是日夜緊急派兵趕往上庸,打孟達措手不及。
司馬懿將軍隊分為八次進攻,日夜發動強攻。短短16天,司馬懿就突破了上庸,殺死了孟達。那么,誰是誰告訴申儀孟達謀反的郭模呢?原來他是諸葛亮派來詐降的,那么諸葛亮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為什么諸葛亮要賣孟達?
諸葛亮出賣孟達的主要原因是迫使孟達起兵造反。如果把諸葛亮當時的行動結合起來,就能看出他的真實目的。孟達敗亡后不久,諸葛亮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孟達的起兵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孟達被司馬懿打敗了,但他控制了司馬懿的主力軍。諸葛亮出兵祁山時,整個曹魏仍然關注上庸地區。司馬懿仍在忙著處理孟達留下的問題。他解雇了孟達的下屬,并處理了申請的問題。這使得司馬懿和他的下屬在北伐期間無法增援隴西,從而減輕了諸葛亮的壓力。

然而,如果只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軍事壓力,就低估了諸葛亮強迫孟達叛亂的意義。諸葛亮的行動是經過仔細考慮的。他對孟達叛亂的時間有一個準確的預算。正如孟達所說,他預計司馬懿會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向皇帝請示,并糾正馬匹的時間,這與他的北伐相呼應。
如果孟達造反的時間與諸葛亮北伐的時間相呼應,將給諸葛亮的北伐帶來巨大的優勢。單靠司馬懿的兵力,以孟達的才能和他的兵力是無法迅速鎮壓的。由于上庸的地理位置,對曹魏的統治中心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曹魏不得不向上庸投入大量軍隊。這樣,張合的中央機動兵團就不可能投資隴西,街亭之戰也不可能發生。
那么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勝利將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根本不需要采納魏延的“子午谷陰謀”,這也是諸葛亮拒絕魏延建議的原因。然而,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司馬懿的決定迅速鎮壓了孟達的叛亂,破產了諸葛亮的滿意算盤。
第三,孟達自己的原因是他悲劇的主要原因。
如果從道德的角度來看,諸葛亮出賣孟達是為了北伐的成功,似乎有點難以形容。然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孟達的死是他的責任,而不僅僅是諸葛亮。
有人說諸葛亮陷害孟達是公報私仇。因為孟達攻打房陵時,殺了諸葛亮的姐夫快祺。據《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孟達攻打房陵時,快祺被孟達的下屬殺害。這個“害”字背后很有趣。應該是孟達用不人道的手段殺了快祺。
但作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蜀漢政權的實際控制者,諸葛亮不應該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他不會把孟達放在死地上,因為他想為他的姐夫報仇。因為對于像孟達這樣兩面三刀的人來說,諸葛亮可以放棄過去的懷疑,為了蜀漢的利益誠實地對待他。當諸葛亮和孟達聯系時,他的費詩曾經在諸葛亮面前發脾氣,諸葛亮也忍受了。

然而,諸葛亮最終采取了陰謀手段對待孟達,主要是因為孟達本人。孟達反復無常,在魏、蜀、吳之間反復搖擺。他只關注自己的利益,根本無視所謂的忠誠和道德。他之所以聯系諸葛亮,是因為他在曹魏處境不好,想為自己留一條后路。
這使得孟達的行為在第一只老鼠的兩端,他只是和諸葛亮虛與委蛇,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動作。孟達的如意算盤是利用自己在魏、蜀、吳三國交界處的地位,通過與三國打交道,保證自己的榮華富貴。在與孟達交往了很長時間后,諸葛亮看透了孟達的心思,對他感到失望。因此,當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時,他對孟達會主動配合自己沒有任何幻想。
因此,諸葛亮會按照計算時間,用欺詐計強迫孟達叛亂。這樣,孟達就會與他的北伐合作。即使孟達叛亂失敗,他也會為蜀漢擺脫一個反復無常的敵人。諸葛亮為什么不用一石殺死兩只鳥呢。因此,孟達的死亡,表面上是因為諸葛亮的出售,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兩面三刀的性格,讓他找到了自己的死亡。
結語: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不久,孟達被諸葛亮用詐降計出賣,被司馬懿鎮壓。司馬懿出乎孟達的意料,日夜趕到上庸,沒有請示。在日夜的強攻下,孟達很快就被打敗并被殺。
諸葛亮主要是想強迫孟達與自己的北伐作斗爭。如果孟達按照諸葛亮計算的時間開始軍隊,它只能呼應諸葛亮北伐的時間。這樣,諸葛亮就可以在北伐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正是因為司馬懿的斷裂,諸葛亮的計劃才失敗了。
如果孟達真的有誠意去蜀漢,諸葛亮就不會采取這樣的手段。但孟達這個人唯利是圖,做事兩面三刀。他并非真誠地投靠蜀漢,也不可能與諸葛亮坦誠相待,在北伐中配合諸葛亮。相反,他在上庸,是蜀漢的心腹之患。無奈之下,諸葛亮只能采取逼迫策略,讓孟達走上反叛之路。可以說,孟達的死是他變相的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