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后,杜甫流落貴州時,看到了那里的民情。雖然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但太平的繁榮早已破滅,只留下各種軍閥四處爭奪地盤。那些王權富貴為了自己的私欲頻繁發動戰爭,導致人們遭受戰爭的痛苦,所以杜甫寫了一首詩《閣夜》。

以下是欣賞詩歌的原文:
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山寒宵。
五更鼓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
看這首詩的翻譯:臨近年底,在寒冷的冬天,白天變得越來越短;到處都是雪,也停止在這個寒冷的夜晚飛翔。五更時分,遠處傳來的號角鼓聲使人悲壯;天上的星星,倒映在三峽的河流中,倒影搖曳不定。戰爭消息傳來,四野內可以聽到千家萬戶連成一片的哭聲;漁民樵夫唱的歌謠在幾個地方響起。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公孫,最終都會塵歸黃土;郊游或親友書信安慰造成的孤獨是什么?
最后,小編對這首詩的解讀:杜甫的詩一直被稱為“詩史”。他的大部分詩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政治環境和民間知識,具有現實主義風格。《閣夜》一詩是杜甫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安史之亂”后軍閥的無休止的混戰。戰爭年復一年,人民苦不堪言,夾雜著作者對親友的懷念和自己的感受。
第一對聯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悲傷、荒涼的氛圍。寒冷冬天短暫的白天和寒冷的夜晚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傷和荒涼。在第一對聯中,“催促”這個詞非常精彩,生動地描述了時間流逝和白天短暫的特點,發人深省。其次,“歲暮”點名時間,寒冬總給人一種悲涼蕭索的印象。詩人寫寒冬是為了更好地營造一種悲涼冷清的氛圍。其中,這里的“天涯”可以說起到了一語雙關的作用。一方面,它指的是滿天大雪,但更深層次的是詩人流落天涯,無法回家的無奈。

點對聯的基本情感風格與第一對聯相似。點對聯也屬于風景和經驗。詩人在五更天聽到了軍隊的鼓聲號角。想到戰爭不斷,到處都能聽到這個鼓聲號角,他感到悲壯。詩人還描述了三峽河流中星星倒映的美景。一方面,他看到了河的美景,另一方面,它也與鼓聲號角形成了對比。面對如此美麗的夜景,但由于戰爭,每個人都沒有時間欣賞這樣美麗的風景。
“五更天”,江中夜景,這一次從側面反映了詩人一夜無眠,滿懷心事。頸聯書寫了詩人在其流落的地方貴州的所見所聞,戰爭的消息傳來,當地人民都在哭泣,四野內都能到達他們的哀號。漁夫和樵夫的歌聲和歌聲在幾個地方響起。唱民歌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這里卻是為了反映千家萬戶的哭聲,寫出詩人悲傷無助的心情。頸聯的描寫也是杜甫詩的特點,反映了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
尾聯用典,諸葛亮,公孫說兩個英雄死后最終會埋在黃土下,表明無論多么偉大的人物,死后或塵土,這有一種超然和自我安慰的感覺,詩人認為無論什么樣的人,無論你的智慧,地位,最終都無法逃脫死后屬于黃土的命運。
因此,詩人的郊游失敗和人際事故造成的孤獨是什么?這也凸顯了詩人憂國憂民、以世界為先的積極入世精神。《閣夜》全詩情景交融,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對國家、人民、親友的思念和對生活的感悟。
事實上,杜甫同情人民,但此時此刻他除了嘆息,用詩歌記錄動蕩的社會,基本上無法改變現狀,他只能通過自己的詩歌提醒后來,希望那些只有自己的私人欲望不會因為欲望而破壞普通人的生活,但在歷史的發展中,這些幾乎不可能改變,因為人性。
再看杜甫的詩,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安史之亂有多亂,即使安史之亂之后,留下了什么樣的破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