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5月,一所少校在飛機上巡邏北查科時發現了一個大湖。由于北查科炎熱干旱,玻璃和巴基斯坦非常重視控制當地水源。一個廣闊的湖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少校向政府報告了這一重大發現,并迅速接到了迅速占領湖泊的命令。于是他帶領一個小隊去了湖邊。經過三周的艱苦行軍,當他到達湖邊時,他沮喪地發現巴基斯坦軍隊在湖邊建了一個10人的哨所。由于軍隊優勢,少校決定發動進攻,這個被巴基斯坦稱為“皮蒂安圖塔堡壘”的哨所很快就掉了下來。
這只是一場微不足道的小沖突,引爆了兩國的全面戰爭,查科戰爭爆發了。
戰爭初期,由于戰爭準備不足,裝備陳舊,巴拉圭缺乏武器,甚至有些士兵用彎刀作為武器,沒有槍支。因此,巴基斯坦軍隊明顯處于劣勢。
玻璃軍隊擁有優越的實力和更充分的準備,連續贏得了科拉萊斯、托萊多和博克龍三座堡壘。薩拉曼卡暫停了進攻,并開始積極尋求國際社會干預。
玻國的“如意算盤”是以戰場上的有利局勢獲得談判優勢,迅速結束戰爭,保持勝利的果實。然而,在國際聯盟的調解過程中,玻璃“必須獲得巴拉圭河沿岸港口”的要求被巴拉圭拒絕。與此同時,巴基斯坦還要求玻璃無條件返還所有的堡壘和要塞。雙方分歧過大,調解失敗,戰爭繼續。
然而,這次“短暫調解”給了巴國喘息的機會。在此期間,巴國動員全國,兵力急劇擴大。1932年8月初,巴拉圭進行了全國總動員,總兵力迅速從3000人擴大到6萬人。何塞·費利克斯·埃斯蒂亞(José Félix Estigarribia)1932年8月12日,中校指揮部收復皮蒂安圖塔,1932年9月底收復博克龍,1932年10月23日奪取玻軍前線指揮部阿爾塞要塞,殲滅玻軍1200人。
1932年12月,玻軍改為德國將軍漢斯·孔特(HansKundt)指揮??滋厥且晃焕蠈④?,他的上任并沒有改變戰局。巴軍的進攻還在繼續,戰局也越來越慘烈,雙方都在拉鋸。1932年12月,巴軍進攻薩維德拉,雙方在一場名為“七公里”的開闊戰斗中展開血腥戰斗。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共投入2.5萬人,依靠壕溝、機槍和重炮進行混戰,陣地上到處都是尸體,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南美版。由于孔特指揮失誤,倉促反擊,玻軍兩師全殲,這個戰場也被命名為“血七公里”。從此,玻軍一塌千里。到1932年底,巴軍已占領北查科30多個據點。短短半年,雙方傷亡人數超過3萬人。1933年初,玻軍集中兵力攻打巴軍要塞納納瓦,長期攻不克,雙方損失慘重。
1933年5月10日,巴拉圭正式宣戰玻利維亞。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埃斯蒂加里維亞于1933年10月指揮2.5萬名巴基斯坦軍隊在70公里長的戰線上發動反擊。到12月中旬,他們將戰爭推向玻利維亞占領的查科地區,殲滅了兩名教師,俘獲了8000人。玻璃軍隊慘敗后,佩尼亞蘭達將軍接替孔特指揮。
1934年1月,巴軍向皮科馬約河左岸玻軍要塞巴伊維安發動進攻。
1934年3~七月,雙方在這里展開了血戰。1934年11月17日,巴伊維安失陷。到年底,巴拉圭控制了有爭議的北查科地區。
1935年1月中旬,巴基斯坦軍隊進入玻璃邊境,推進帕拉佩蒂河畔。1935年2月,玻璃軍隊從比亞蒙特斯發動反擊,擊退巴基斯坦軍隊。此時,雙方都遭受了重大損失,無法再次戰斗。
1935年6月,在國際聯盟和周邊國家的調解下,玻璃和巴基斯坦?;?。兩國代表于1938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簽署了查科和約。巴拉圭在北格蘭查科地區獲得約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稱為“查科地區”(Chaco);玻利維亞擁有大約8萬平方公里的航行權,并通過巴拉圭河進入大西洋。1936年,阿根廷外交部長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成功地調解了這場戰爭。
經過三年的查科戰爭,兩國共死亡10多萬人,其中玻方約6萬人,巴方約4萬人,超過了這兩個小國的年人口增長,使這兩個不發達的南美國家處于崩潰的邊緣。玻利維亞自獨立以來,已經失去了約50%的領土,因為它失敗了玻利維亞。
為了在戰爭中獲勝,兩國毫不猶豫地借了2.28億美元。美孚石油等跨國公司作為債權人,戰后加深了對兩國經濟的控制,維克斯等國際軍火商直接從戰爭中獲得了暴利。此外,阿根廷、美國和其他國家作為調解的核心,借此機會在南美建立了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