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cawkwell認為,這場戰斗是古代戰爭史上最決定性的戰斗之一,希臘城邦再也沒有軍隊能阻止腓力前進,很快就決定了戰爭的結果。在雅典和科林斯,記錄顯示,人們有意修復城墻,因為可能的攻城戰。然而,腓力二世并不打算圍攻任何城市,也不想完全征服希臘城邦。他只是想讓希臘人在他遠征波斯時成為他的盟友,并確保希臘人在他遠征敵人時不會在后面制造麻煩。戰后腓力隨后向底比斯進軍,底比斯隨后向他投降。腓力驅逐了底比斯反馬其頓的領導人,并召回了被驅逐的親馬其頓底比斯人。他還駐扎在底比斯的衛城。此外,他還讓波奧蒂亞的塞斯比阿(Thespiae)和普拉蒂亞(Thespiae)在過去的戰爭中,這些城市被底比斯人摧毀。一般來說,腓力對底比斯人非常嚴格。他不得不花錢贖回戰俘,甚至不愿意埋葬戰死的底比斯士兵。但是腓力并沒有解散波奧蒂亞邦聯。
相反,腓力對雅典非常寬容。雖然雅典邦聯解散了,但雅典人仍然可以保留他們在薩摩斯島的領土,無條件釋放戰俘。腓力的動機不是很清楚,但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他希望在與波斯作戰時使用雅典海軍。畢竟,馬其頓沒有建造強大的海軍,所以他需要一個友好的條約來吸引雅典人。腓力還與科林斯和哈爾基斯兩地的其他城邦達成了和約。由于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腓力駐扎在這里。隨后,腓力轉身處理斯巴達問題。雖然斯巴達沒有參加這場戰爭,但斯巴達似乎在其他城邦衰弱的情況下攻擊伯羅奔尼撒附近的城邦。斯巴達人拒絕與腓力討論相關問題,因此腓力掠奪西迪莫尼亞(Lacedaemonia)但他并沒有攻擊斯巴達本城。
腓力似乎在希臘四處移動了一個月,他與其他城邦簽訂了合同,與斯巴達打交道,并建立了駐軍。他的行為很可能就像向希臘城邦展示他強大的力量,讓他們不敢挑戰自己。前337年,他似乎駐扎在科林斯附近,準備建立一個包括所有希臘城邦在內的聯盟。他想通過這個聯盟保證希臘的和平,并提供他對抗波斯帝國的軍事援助。因此,腓力二世在前337年下半年成立了科林斯聯盟,除斯巴達外,所有希臘城邦都加入了這個聯盟。在聯盟的主要規定中,所有成員和馬其頓都是盟友,保證了免受攻擊、航行和干涉的自由,而馬其頓部隊以“和平守護者”的名義駐扎在希臘。在腓力的旨意下,如果與波斯開戰,全盟將舉腓力二世為全希臘統帥,帶領希臘人作戰。
前336年初,一支馬其頓領導部隊被送往小亞細亞,為戰爭做準備。腓力預定他將在那年年底率領軍隊進行遠征。然而,在他離開希臘之前,腓力被一名衛兵暗殺。他的兒子亞歷山大繼承了馬其頓王位,并取代了他的遠征計劃。亞歷山大在前334年至前323年征服了整個波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