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趣的歷史小編為大家準備:漢中之戰,感興趣的朋友們快來看看吧!
漢中戰爭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戰爭。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這場戰爭爆發于公元217年,結束于公元219年5月,持續了近兩年。因此,很明顯,漢中戰役的持續時間超過了官渡戰役、赤壁戰役、夷陵戰役等戰役。在漢中戰役中,曹操和劉備都是名將云集。就劉備而言,張飛、馬超、趙云、黃忠、法正、黃權等將領主要參戰。就曹操而言,夏侯元、曹休、曹真、曹洪、張合、徐晃、郭淮等將領主要參戰。

因此,對于漢中之戰,曹操放棄了漢中,也就是說,劉備占領了漢中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劉備依靠曹操的主動撤退,擁有了漢中的地方。所以,問題來了,漢中之戰:曹操的力量遠遠超過了劉備,但為什么要主動放棄漢中呢?換句話說,為什么曹操不堅持漢中呢?
一
首先,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劉備與曹操在漢中戰役中的兵力差距十分明顯。就劉備而言,由于他剛剛奪取了益州,還沒有完全消化和整合,守衛荊州的關羽軍隊有限,更不可能支持劉備攻打漢中。在此基礎上,劉備在漢中戰役中只有數萬人。作者認為,此時的劉備,最多只有1.5個州的地盤。

相應地,漢中戰爭爆發時,曹操有涼州、雍州、司州、兗州、徐州、青州、并州、幽州等縣。至于荊州、揚州等州縣,曹魏也占據了一些地區。對曹操來說,由于實力雄厚,在漢中之戰中至少調動了10萬軍隊。因此,曹操在兵力上占據了非常明顯的優勢,即至少是劉備的兩倍。即使曹操愿意,也可以在漢中投入更多的兵馬。
然而,在公元219年,曹操選擇主動撤退漢中,并將該地區的人民搬走。這意味著曹操主動放棄了漢中的競爭。對曹操來說,在實力領先的背景下,他并沒有堅持漢中。
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就蜀漢而言,一旦失去漢中的屏障,無疑是將腹地暴露在敵人的打擊下,這也是劉備在漢中戰役中全力以赴的重要原因。因此,就曹操而言,只要能長期控制漢中,無疑會給劉備帶來很大的壓力,即有完全消滅劉備勢力的重要基礎。對于眼光長遠的曹操來說,他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二
當然,曹操最終放棄了漢中之地,主要分為以下三點。第一點是曹操一方在漢中戰役中失去了夏侯淵、趙卿等將領。尤其是夏侯淵,原本是曹操的得力助手,負責守衛曹魏的漢中、關中、涼州等地。在這方面,在我看來,如果不是在公元219年,那么夏侯元可能會成為曹魏的第一位將軍或司馬,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從這個角度來看,夏侯淵在曹魏的地位是無人能替代的。現在,由于夏侯淵的陣亡,曹操不得不親自來到漢中戰場。雖然曹操年輕時喜歡親自率軍,但曹魏成立后,曹操很難適應這樣的戰斗,因為他年紀大了。 當然,在漢中戰役中,劉備一方的損失也相對較大。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劉備一方也陣亡了吳蘭、雷銅、任奎等將領。更重要的是,劉備一方的前線兵力不足,這讓后方諸葛亮焦慮不已。因此,在許多歷史學家看來,劉備的局勢在漢中戰役中并不十分樂觀。因此,如果曹操繼續與劉備對峙,后者也可能突然崩潰。因此,曹操放棄漢中顯然不完全是因為夏侯元等將領的陣亡,也就是說,還有其他因素。
三
第二點是荊州關羽和東吳孫權的虎視眈眈,使曹操無法與劉備長期對峙。早在公元215年,孫權就率軍發動了逍遙津之戰。逍遙津之戰是指公元215年,曹魏將領張遼率領7000人迎戰東吳的10萬大軍,以少勝多兩次打破東吳的著名戰役。盡管在這場戰斗中,孫權的10萬軍隊被張遼的數百人擊敗。然而,漢中戰爭爆發時,孫權一方已經修復,有能力卷土重來。畢竟孫權對合肥的執念還是比較深的,就像劉備必須奪取漢中之地一樣。

與此同時,公元219年,漢中戰役結束后,守衛荊州的關羽發動了曹操的襄樊戰役。據介紹,東漢末年的襄樊戰役,又稱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戰役,是指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部帶領關羽從荊州南縣出兵,攻擊曹魏占領的襄陽、樊城的重要戰役。
因此,很明顯,如果曹操長期把主力放在漢中,很可能會同時受到關羽和孫權的攻擊。換句話說,曹操雖然兵力眾多,實力雄厚,但曹魏有很多地方需要防守,這也成為他選擇放棄漢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曹操來說,如果在漢中投入太多資源,就會導致襄樊、合肥等地防空。對襄樊和合肥來說,一旦丟失,將威脅曹魏的腹地。

四
最后,就第三點而言,在漢中與劉備作戰時,曹操大軍的糧草主要是從關中地區運來的。雖然關中和漢中之間的距離不遠,但由于秦嶺等山區之間的距離,曹操軍隊也很難運輸糧草。因此,秦嶺等山區的障礙使曹操堅持下去的投資越來越大。而且,在漢水之戰中,黃忠和趙云也搶奪了曹操大軍的糧草。眾所周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然曹操大軍的數量超過了劉備大軍,但這也意味著曹操大軍需要消耗更多的糧草。因此,在糧草供應緊張的背景下,曹操確實沒有信心堅持下去。

因此,對于果斷的曹操來說,他選擇在公元219年主動放棄漢中,這自然是及時止損。在這方面,作者認為,如果曹操繼續堅持下去,不僅會帶來更多的傷亡,還會讓關羽和孫權襲擊襄樊、合肥等地。同年,曹操放棄漢中后,劉備贏得了漢中,這自然為蜀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