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2月,拿破侖一世和第四次反法聯盟在東普魯士發動了著名的埃勞戰役。
1806年10月,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在耶拿戰役中擊敗了普魯士王國的主力軍,并在占領柏林后繼續向東推進,遇到了援助普魯士的俄羅斯軍隊。1807年1月,由貝尼格森率領的約7萬俄羅斯軍隊和8000普魯士軍隊從東普魯士首府哥尼斯堡進攻米歇爾·由內伊和貝納多特率領的法國軍隊,拿破侖也動員了大約7萬軍隊抄襲俄羅斯軍隊的后路。得知法軍動向后,貝尼格森返回普魯士-埃勞,與法軍作戰。在戰斗中,雙方都表現出不可思議的勇氣。法軍還上演了拿破侖戰爭中最壯觀的騎兵方陣沖鋒,但仍被俄軍擊退。拿破侖在這場不分勝敗的戰斗中流血最多的戰斗之一。
當時,戰區南界是維斯杜拉河、納累夫河和布格河的交匯處。1806年底的零星戰斗大多發生在這個地區,所以雙方都在這里聚集了大量的軍隊。西邊是南北流向的維斯杜拉河,它屏障了法軍一直向西的交通線路。在更遠的北方,一支普魯士部隊堅守但澤,他們被法國軍團包圍。約翰尼斯堡森林和東部的一系列湖泊構成了戰區的東部世界。哥尼斯堡位于東北部,是普俄軍隊的重要基地和供應中心。
1807年1月8日,倫蒂·倫蒂耶維奇·本尼森將軍從陸軍元帥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卡緬斯基手中接管了指揮權。本尼格森在俄羅斯帝國對波蘭、土耳其和波斯等鄰國的戰爭中表現出色,因此在俄羅斯軍隊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手頭有大約 11.5萬人,其中10萬是俄羅斯人,其余是萊斯托克將軍指揮的普通軍隊。本尼格森的戰斗計劃是在他的前任布克斯格夫登侯爵的幫助下制定的。主要內容是離開華沙北進,出現在法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動奇襲。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將整個軍隊分為兩部分在前面的華沙前線。他只留下約1.8萬名艾森將軍的部隊來遏制和掩護主力側翼。他親自率領近9萬人的主力承擔突襲任務。在兩支部隊之間,還有一支支約8000人的小部隊負責維持兩軍之間的聯系。
俄軍計劃的第一階段實施得非常順利。在約翰尼斯堡森林和斯伯爾林格湖的掩護下,本尼格森成功地避開了法國巡邏騎兵的偵察。到1月18 他已經到達了預定的反擊位置。他已經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法軍對敵方主力部隊的動員不知不覺。隨后,他準備引兵迅速西進,實現以下日標:·法國第一軍摧毀了貝爾納多特元帥;·解除但澤之圍.或奪取維斯杜拉河下游的渡口:·獲得更好的糧襪補給地.度過冬天剩下的時間;·保衛柯尼斯堡是普魯士盟軍手中唯一的大城市;·作為一名新指揮官,鞏固他對軍隊的控制.他急于有所作為.并證明自己是稱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