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作者: 漢代    漢無名氏
【古詩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fù)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gǔ shī shí jiǔ shǒu 】 【古詩十九首】
míng yuè jiǎo yè guāng ,cù zhī míng dōng bì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yù héng zhǐ mèng dōng ,zhòng xīng hé lì lì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bái lù zhān yě cǎo ,shí jiē hū fù yì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
qiū chán míng shù jiān ,xuán niǎo shì ān shì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xī wǒ tóng mén yǒu ,gāo jǔ zhèn liù h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bú niàn xié shǒu hǎo ,qì wǒ rú yí jì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nán jī běi yǒu dòu ,qiān niú bú fù è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fù)軛。
liáng wú pán shí gù ,xū míng fù hé yì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作者: 漢無名氏

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譯文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明亮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夜空,東邊墻角下不時地傳來蟋蟀的吟唱。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眾多的星星是這樣閃爍璀璨。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
晶瑩的露珠已沾滿了地上的野草,時節(jié)流轉(zhuǎn)轉(zhuǎn)瞬間又是夏去秋來。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樹枝間傳來秋蟬斷續(xù)的鳴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飛往何方?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昔日與我攜手同游的同門好友,已經(jīng)舉翅高飛騰達(dá)青云了。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念曾經(jīng)的交情,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把我拋棄!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fù)軛。
南箕星、北斗星都不能用來盛物斟酒,牽牛星也不能用來負(fù)軛拉車!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樣堅固,仔細(xì)想來炎涼世態(tài)虛名又有何用?

1、郭茂倩編 崇賢書院釋譯樂府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07-308

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注釋

明月皎(jiǎo)夜光,促織鳴東壁。

皎夜光:猶言明夜光。
促織:蟋蟀的別名,一作“趣織”。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
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稱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條直線,稱斗柄。
由于地球繞日公轉(zhuǎn),從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變一方位。
古人根據(jù)斗星所指方位的變換來辨別節(jié)令的推移。
孟冬:本指冬季的第一個月,此處指方位。
玉衡星已經(jīng)指向孟冬亥宮之方向——西北方,時已過夜半。
歷歷:逐個的意思,眾星行列分明的樣子。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

忽:本義為不重視、忽略,這里用引申義,急速、突然的意思。
易:變換。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玄鳥:燕子。
安適: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鳥,春天北來,秋時南飛。
這句是說天涼了,燕子又要飛往什么地方去了?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hé)

同門友:同在師門受學(xué)的朋友。
翮:這里泛指鳥的翅膀。
據(jù)說善飛的鳥有六根健勁的羽莖,故曰“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攜手好:指共患難的友誼。

南箕(jī)北有斗,牽牛不負(fù)軛(è)

南箕:星名,形似簸箕。
北有斗:即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牽牛:指牽牛星。
軛:車轅前橫木,牛拉車則負(fù)軛。
“不負(fù)軛”是說不拉車。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良:的確。
盤石:同“磐石”,特大石,用以象征堅定不移的感情。

1、郭茂倩編 崇賢書院釋譯樂府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07-308

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賞析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fù)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此詩開篇寫道:“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在皎潔的月色光下,蟋蟀在低吟,并交織成一曲無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在此,詩人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環(huán)境,不但表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幽靜,心境的凄然,而且也暗示了時間是很晚了,也就是下半夜時間。再看夜空,“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北斗橫轉(zhuǎn),那由“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閃爍的星辰,更如鑲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輝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著一身月光漫步的詩人。在中國古代,人們都是根據(jù)斗星所指方位的變換來辨別節(jié)令的推移。據(jù)金克木先生解說,“孟冬”在這里指的不是初冬節(jié)令(因為下文明說還有“秋蟬”),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個時刻。此時此刻詩人還在月下踽踽步,說明詩人心神不寧,胸中纏繞著憂愁。

  詩人默默無語,在月光下徘徊。“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野草上已沾滿晶瑩的露珠,在月光下顯得那樣晶瑩,寒氣逼人,明顯感覺到時節(jié)已經(jīng)轉(zhuǎn)換。詩人已經(jīng)感覺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覺中到來,時光之流駛,又是一年秋天到來了。當(dāng)然,這里寫了時間的快速流逝,也是在暗示時間不饒人,人也在一天天老去。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鳥)都不見了,原來已是秋雁南歸的時節(jié)。這些燕子又將飛往哪里去呢?——“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這就是詩人在月下所發(fā)出的悵然問嘆。這問嘆似乎只對“玄鳥”而發(fā),實際上,它又是詩人那充滿失意的悵然自問。從下文可知,詩人之游宦京華已幾經(jīng)寒暑。而今草露蟬鳴、又經(jīng)一秋,它們在詩人心上所勾起的,是流離客中的無限惆悵和凄愴。

  以上八句從描述秋夜之景入筆,抒寫詩人月下徘徊的哀傷之情。適應(yīng)著秋夜的清寂和詩人悵惘、失意之感,筆觸運得輕輕的,色彩也一片滲白;沒有大的音響,只有蟋蟀、秋蟬交鳴中偶發(fā)的、詩人那悠悠的嘆息之聲。當(dāng)詩人一觸及自身的傷痛時,情感便不兔憤憤起來。詩人久滯客中,在夜半如此焦灼難眠,那是因為他曾經(jīng)希望過、期待過,而今這希望和期待全破滅了。

  理想破滅,心煩意亂,夜不能寐。于是,詩人寫道:“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這句是以鳥的展翅高飛比喻同門友的飛黃騰達(dá)。這在當(dāng)初,無疑如一道燦爛的陽光,把詩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緩紛。他相信,“同門”好友將會從青云間垂下手來,提攜自己一把;總有一天,他將能與友人一起比翼齊飛、邀游碧空。但事實卻大大出乎詩人預(yù)料,昔日的同門之友,而今卻成了相見不相認(rèn)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際,把自己當(dāng)作走路時的腳跡一樣,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顧了。“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這毫不經(jīng)意中運用的妙喻,不僅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同門好友“一闊臉就變”的卑劣之態(tài),同時又表露了詩人那不諳世態(tài)炎涼的無比驚訝、悲憤和不平。

  至此全詩的主旨方才揭開,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詩人,原來就是這樣一位被同門好友所欺騙、所拋棄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靜靜的身影;而在頭頂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閃爍的“歷歷”眾星。當(dāng)詩人帶著被拋棄的余憤怒仰望星空時,偏偏又瞥見了那名為“箕星”、“斗星”和“牽牛”的星座。詩人頓時生出一股無名的怨氣,指點著這些星座大聲責(zé)問起來:“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fù)扼!”這里語出《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顛揚(yáng);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皖彼牽牛,不以服箱(車)”。詩人在此借用“南箕”“北斗”“牽牛”等星宿表現(xiàn)出了有虛名無實用,借此比喻朋友的有虛名無實用。失意落魄的詩人心中很是痛苦,夜不能寐,走出房間,仰望天空,看見星星,由此而想到“同門友”的淡漠,心中憂憤不已,苦悶無處發(fā)泄,就借此問問星星。其實,這里也暗示了詩人沒有什么朋友,即使有,也是十分功利的、無情意的人。

  詩歌最后寫道:“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想到當(dāng)年友人怎樣信誓旦旦,聲稱同門之誼的“堅如盤石”,可而今“同門”虛名猶存,“盤石”一樣的友情也再沒有了。詩人終于仰天長嘆,以悲憤的感慨收束了全詩。這嘆息和感溉,包含了詩人那被炎涼世態(tài)所欺騙、所愚弄的無比傷痛和悲哀。

  抒寫這樣的傷痛和悲哀,本來只用數(shù)語即可說盡。此詩卻偏從秋夜之景寫起,初看似與詞旨全無關(guān)涉,其實均與后文的情感抒發(fā)脈絡(luò)相連:月光籠蓋悲情,為全詩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織鳴于東壁,給幽寂增添了幾多哀音;“玉衡指孟”點明夜半不眠之時辰,“眾星何歷歷”暗伏箕、斗、牽牛之奇思;然后從草露、蟬鳴中,引出時光流駛之感,觸動同門相棄之痛;眼看到了憤極“直落”、難以控馭的地步。這就是《明月皎夜光》寫景抒憤上的妙處,那感嘆、憤激、傷痛和悲哀,始終交織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蟬鳴之中。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42-144

相關(guān)推薦

  • 漢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