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云心,誰知負霜骨。
弱干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松生數寸時,遂(suì)為草所沒。
未見籠云心,誰知負霜骨。
籠云心:指高遠的志向。
負霜骨:指堅貞的品質。
弱干可摧殘,纖(xiān)莖易陵忽。
弱干:都指松樹幼小時的枝干。
陵忽:欺陵、忽視,也即是摧殘的意思。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fù)明月。
何當:何日。
覆明月:與前面“籠云”意思相似。
籠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業、能“遮無蓋地”的意思。
參考資料:
1、趙沛霖著.歷代詩文名著新選 八代三朝詩新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35頁2、美文,逸才主編.古詩源 白話樂府卷:哈爾濱出版社,1995.11:第533頁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云心,誰知負霜骨。
弱干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詩人在這首詩里詠嘆的是松樹,但它不是純粹的詠物詩,而是借詠物抒情詠懷,明寫松樹,暗喻人才,句句寫松,卻句句落實到人。詩的前四句指出,松樹在幼小時,并沒有很特別的地方,它和其他小樹苗一樣,常常淹沒在雜草叢中,不為人們所注意。人們不知道它有遠大的發展前景,也不了解它的籠罩云氣的壯志和傲霜斗雪的風骨。這既是詩人的自喻和自況,表明自己像松樹那樣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堅貞的節操,是一個“好苗子”,但“為草所沒”,未被發現和看重;同時也是要求當權者“慧眼識人”,要善于識別和發現人才?!叭醺煽纱輾垼w莖易陵忽”兩句,指出松樹的成長有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特別在它幼小的時候,容易被摧殘、被傷害,只有精心地培育它,愛護它、保護它,它才能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這兩句詩,有詩人尋求庇護的意圖。詩人自薦多才,仕途不濟,后因私撰《齊春秋》而遭受打擊,長久失意,希望得到王桂陽的援助和保護。以上六句詩,深刻揭示了人才成長的規律,即不僅要善于識別和發現人才,還要注意培養和愛護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人才的健康成長,不然的話,人才是很容易被埋沒、被損害的。詩的最后兩句,詩人保證說:當幼松一旦長成數千尺的大樹,一定不會辜負主人的知遇之恩,要建功立業,庇護眾生,有所作為。
此詩通篇采用比體,情意委婉,筆意含蓄,與當時南朝華靡艷麗的詩風相比,此詩顯得清新挺拔,別具一格。從結構上看,全篇首尾呼應,章法整飾,一氣貫注,中兩聯為對仗,已有一些唐人律詩的體貌。
參考資料:
1、孫鑫亭主編.古今中外哲理詩鑒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08: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