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劉焉發榜招軍時,劉備已經28歲了。當劉備看到榜文后,感慨地長嘆一聲。緊接著,一個人厲聲說道:“大丈夫既然沒有為國家出力,為何長嘆呢?”劉備轉過頭去,看見這個人身高八尺,有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音如雷霆,氣勢如奔馬。劉備看到他的外貌與眾不同,便詢問他的姓名。
網絡配圖
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杰。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劉備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二十八歲了還在賣草鞋,所以當時看了招軍的榜文時,只好嘆氣,這里問題就出來了,劉備為什么沒有直接去投軍?而是嘆氣?
因為他要做的是大事,直接去投軍,孤身一人,當兵也只是小卒子而已,一個人的格局,境界,往往決定一個人的選擇。所以他當然嘆氣,因為有心無力,同時也很感慨,因為他都二十八了,什么事情都還沒有做出來。古人的壽命短,二十八意味著人生已經走完了一半。
網絡配圖
劉備的人生格局,他心中的抱負,注定他不可能當一個小兵,所以他寧愿賣草鞋窮一輩子,也不愿意輕易投軍。
劉備的一生,是易經乾卦的完美代表,這時就是潛龍勿用。
后半段引出張飛,張飛是個很可愛很有意思的人,他是當地的土財主,但是卻不安分過日子,專好結交天下豪杰,這樣的人是什么人?
網絡配圖
自然是豪杰,我們前文曾經提到,在天下大亂之前,很多有識之士會提前準備,張飛是個有心人,也正因為他是有心人,才會在別人看榜嘆了口氣時都會被他注意到,所以張飛不止是粗中有細,而是像史書評價的那樣,有國士之風的這樣一個人。
也正因為張飛的有心,劉備和張飛以及稍后出場的關羽三個人一起,走入了歷史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