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播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帝為了能讓皇四子弘歷順利繼承大統,便忍痛賜死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弘時。那么,真實的歷史上,雍正到底有沒有殺死自己的兒子呢?
網絡配圖
? ?雍正帝登基后不久便決定立儲,當時皇三子弘時、四子弘歷、五子弘晝,都有希望入圍。弘時年齡最大,按古代帝王“立長不立賢”的規矩,弘時應該是最有希望成為接班人的。可是在幾個皇子中,四子弘歷的表現卻要明顯勝過他的哥哥和弟弟。
為了避免康熙朝“九子奪嫡”事件再度重演,雍正想出了秘密立儲制度。即把皇位繼承人的名字寫好,封存于匣中,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后面。除了皇帝本人外,誰也不知道儲君是誰。秘密立儲制度避免了皇子之間為奪取皇位而發生的殘酷爭斗,對穩定政局具有一定作用。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四子弘歷的表現愈發突出。朝中的大臣們在私下也都認為,弘歷必將成為雍正帝的接班人。這讓身為哥哥的弘時就坐不住了。于是他就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比如說他八叔當年那么優秀,但最終還是他的父皇繼承了皇位。言下之意就是弘歷優秀又如何,皇位應該給他這個兄長繼承才對。
網絡配圖
? ?如果是其他言論還好,可是弘時談到了自己的八叔,即當年的廉親王胤禩。他是當時和雍正爭奪皇位時的死對頭,后來被雍正帝圈禁致死。可以說胤禩這個名字在雍正朝成了禁語,弘時卻不識時務的跟下面的人反復提及。這徹底觸怒了雍正,于是以“放縱不謹”的罪名將弘時削去了宗籍。
曾任清史館協修的唐邦治先生在《清皇室四譜》一書中指出:“皇三子弘時……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以唐先生的觀點來看,雍正無疑就是殺子的元兇??墒?,弘時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已被削除宗籍,至五年(1727年)八月才去世。《清皇室四譜》中將削籍和死亡時間混為一談,足見記載有誤。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既然雍正選擇了弘歷成為接班人,那完全可以通過抬升弘歷的地位,并打壓弘時就可以了。完全犯不著為了讓一個兒子平穩接班,而要殺掉另一個兒子。
網絡配圖
? ?此外,弘時死后,其妻董鄂氏、妾鐘氏也都沒有遭到任何處罰。如果是雍正殺死弘時,按照清代處罰的原則,弘時的妻妾必然也要遭到連坐處罰。
因此,雍正殺死兒子弘時的說法不能成立。不過,弘時在遭到削籍處罰后,可能情緒極度壓抑,由此導致了病逝,倒不能說和雍正毫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