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將東漢滅亡歸咎于一批宦官,尤其是被靈帝和桓帝任用的這些奸佞,他們的作惡導致了大漢王朝的覆滅。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東漢的衰亡還有其他原因存在。

世家大族為首的文人們到東漢末年已經擁有完全的實力了。他們擁有選拔官員的權力,依靠這個權力,他們選拔自己的門生,提拔自己的子弟進入權力中樞,形成了一個接著一個利益集團。對于皇帝來說,他們已經構成了絕對的威脅。
東漢的皇帝們為了對付這些不受控制的權力,決定再找一些幫手。一開始,外戚進入了他們的眼睛。所以,何進、梁冀等人進入了權力中樞。但是這些人實力雖然強,但是到最后卻仍然和文官們同流合污。外戚們認為自己出身低賤,沒有文官們的支持,自己在權力中樞一定呆不長。這也導致了皇帝們的反感。著名的外戚梁冀就是最后被漢桓帝給干掉的。

既然外戚靠不上,那只能靠宦官了。宦官們沒有后代,權力欲望不像外戚那樣強烈。皇帝們把選拔官員的權力一部分分給了這些宦官。例如曹操的爺爺曹騰就曾經就干過向皇帝推舉官員的職位,無論什么人想當官,都得向他行賄。而宦官們為了打擊自己的對手,親手掀起了黨錮之亂。
世家大族的權力遭到了打壓,而文人集團則凋敝起來。宦官們雖然不像世家大族那樣有權力欲望,但是卻仍然禍國殃民。買賣官爵,貪污受賄,什么來錢他們干什么。曹操家族也就靠這個獲得了一大筆錢。曹操父親曾經靠這筆錢,買來了太尉的職位,成功洗白了自己的宦官家底。
最后,該文人反擊了。史書是文人們寫的,他們當然會在史書里,寫自己的死對頭宦官們有多壞,而忘記了自己的行為。這些文人一般都是世家大族,例如袁紹,例如袁術。他們自然怨恨這些宦官平分自己的權力,所以他們一邊在史書上大肆咒罵這些宦官,順便潑臟水。而當時的世家大族們則利用自己的兵權去屠宦官。在何進反宦官事敗后,他們就接起了這面大旗。他們率兵殺入皇宮,對宦官們大肆屠殺,就連沒胡子的年輕官員都難以幸免。這場斗爭導致了董卓的最后進京,一場更大的危機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