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于諸葛孔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一些人了解三國故事是通過小說名著,而小說里面的諸葛孔明過于神話,過于無所不能了,這就會讓人造成誤解。其實諸葛孔明在正史之中并沒有小說里面寫的這么夸張,沒有小說里面的什么都神機妙算、也沒有“呼風喚雨”的能力。特別是小說還安插了不少“情節”在諸葛孔明身上,不把這些拋去,那么就看不到原本的的那個諸葛孔明。
小說里,諸葛孔明一出手,先是火燒博望坡,然后又是火燒新野,在赤壁之戰中更是借東風、草船借箭等等,給人感覺諸葛孔明打仗好厲害啊。可惜的是,這些都是小說里的諸葛孔明,而不是歷史里的諸葛孔明。

歷史里的諸葛孔明,一出山根本就沒打仗。
第一,火燒博望坡,根本沒有諸葛孔明啥事
博望坡之戰是有的,但不關諸葛孔明啥事,因為劉玄德還不認識諸葛孔明呢。博望之戰是發生在曹孟德北征烏桓之前,曹孟德北征烏桓是在公元207年,而劉玄德三顧諸葛孔明的茅廬,是在公元208年。此時劉玄德都沒聽說過諸葛孔明,諸葛孔明又怎么火燒博望坡呢?
第二,火燒新野,是子虛烏有的事
在小說里,諸葛孔明先是燒了博望坡,接著又燒了新野,給予曹軍重創。事實上,博望坡之戰,發生在曹孟德入荊州之前;而新野之戰,更是子虛烏有。
劉玄德剛投奔劉表時,駐軍于新野。但是在曹孟德大舉入荊州時,劉玄德并非駐于新野,而是駐于樊城。劉玄德先是駐屯在樊城,后來到宛城、過襄陽,一路逃到當陽。那么,在一路逃跑途中,諸葛孔明有什么表現呢?
他勸劉玄德攻打劉琮,劉玄德不肯。劉玄德一行人一路逃到當陽,遭到曹軍五千騎兵的追擊,劉玄德拋妻棄子,與諸葛孔明、張翼德、趙云等十余騎狼狽而逃。對于張翼德與趙云在撤退時的英勇表現,史書都有寫。但是諸葛孔明干了什么,史書并沒有寫。

第三,在赤壁之戰中,諸葛孔明扮演外交使臣的角色
在接下來的赤壁之戰中,諸葛孔明對聯合孫仲謀共同抗曹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對孫仲謀采取了激將法,而且還是一連雙激,使得孫仲謀怒而表戰。可以說,諸葛孔明的外交任務,完成得非常精彩,這絕對是一個經典的案例,可以看出諸葛孔明在外交上過人的才華。
然而,在整個赤壁之戰中,我們從正史上找不到任何諸葛孔明指揮作戰的記錄。因此,在諸葛孔明入蜀前,實際上很少參與具體的戰事。故而所謂諸葛孔明未經實戰,一出山就很厲害的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
學習的深度不一樣
其實現在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知識學習了不少,但是實際遇到問題的時候卻無從下手,這就是學習的理念不同造成的。會學習不會只復制粘貼知識,而是注重運用知識的智慧。知識是末,智慧是本,先本而后末,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沒有本,只有末,那么問題永遠解決不了。無論古今,真正善于學習之人,會在學習浩瀚知識的過程中同時領悟前人運用和創造知識的智慧,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復制知識而已,這就是學習的深度不一樣。
拋去小說中的那個諸葛孔明,回到現實中,他依然很厲害。他能在劉玄德三顧茅廬之后給劉玄德呈上《隆中對》,能在出山之后不久就代表劉玄德去勸說孫仲謀等等。這就是因為他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如何運用自己的知識。與之對比,只會復制粘貼知識而沒有學會怎么運用知識的趙括,就只能成了紙上談兵被人笑話的對象。

所以說雖然諸葛孔明出山之前未經歷實戰,但是他已經把自己的知識融會貫通,并且擁有了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的智慧,然后他再有了一個可以發揮的平臺,當然就能施展自己的抱負了。故諸葛孔明的厲害是他會靈活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而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