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不知道秦始皇修建長城是否真的導致了大量人員死亡的讀者,小編在這里為大家提供詳細介紹,接下來請繼續(xù)往下閱讀吧。
眾所周知,秦始皇推行的暴政惹得人心不滿,抱怨之聲日益加重。不過他執(zhí)政期間,也干了一些利于后世的大事,例如他主持修建的長城。修長城,就要抓壯丁,弄得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死于長城腳下。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其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很多人都傳修筑長城犧牲了許多人,那這個數(shù)字到底有多么巨大呢?是幾十萬還是幾百萬之多呢?事實上到底是多少呢?其實關(guān)于始皇帝修筑長城這事,史料中的記錄很少,僅是寥寥數(shù)筆。關(guān)于修筑長城動用了多少人力,和死亡了多少人,史料都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根據(jù)一些原因來推斷。

在我們腦海中,修筑長城死了很多人的印象,是怎么得來的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孟姜女的故事。然而,這僅是一個傳說而已,并無事實依據(jù)。其丈夫修筑的長城與始皇帝修筑的長城,根本不是同一個地方,而且這個故事的發(fā)生時間還要早得多。所以說,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完全是口口相傳的結(jié)果,都是聽人們說,然后就形成了死很多人的印象。但我們并無法確切的得知修筑長城到底死亡了多少人,但是據(jù)猜測,死亡人數(shù)應(yīng)該沒那么嚴重,是比較少的。何以見得呢?

首先我們從始皇帝修筑長城的數(shù)量來看。其實秦在很長時間內(nèi)都只是在做修補工作,新建的長城其實很少。在長城的北部一帶,其實早在西周之時就建起來了。修建的目的,是為了抵御那些北邊的游牧民族。那時便已開始慢慢修建了,到了春秋之時,各諸侯國也在慢慢的修建。當然,不僅是只修建北方一帶,增修也延修到了南邊一帶。所以說,到了秦朝的時候,新修的部分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進行修補。如今我們所見到的長城,也是經(jīng)過后世不斷修補的成果。到了明朝之時,也有過一段重大整修,加固不少。
甚至到了清朝也在延續(xù)這個工作,所以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面貌其實大部分是明清兩朝所修補之后的長城。此外,秦朝修筑長城的時間,也并沒有多長,起始時間是公元前215年,而嬴政在五年后便去世了,再過三年這秦朝便亡了。這前前后后加起來,總共也不超過十年,換句話說,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以古時的那種勞動水平,也是沒什么大動作的。還有一點原因,當時秦朝所修筑的重大工程中,不止修筑長城這一項。例如修筑阿房宮,這個是花費了很多人力的,而且史料也有明確的記載,足有七十多萬勞動力。還有撤掉那些阻擋各國間的圍墻。這些都是重大工程。
所以說,這么多工程都在動工,那么用來修筑長城的人數(shù)自然不會太多。而且修筑長城也不是當時秦朝的首要任務(wù)。對于始皇帝來說,修建阿房宮才是最為重要的大事。再者說,當時大將蒙恬已經(jīng)給了匈奴重創(chuàng)。一時半會,匈奴是無法對秦造成什么威脅的。所以也沒有那么急迫的去修筑長城了。修建阿房宮是為了自己享受,還有修筑秦直道是用來巡游的。很明顯,與這兩項比起來,秦始皇可能會把修筑長城排在更后面。這樣的話,自然不會征調(diào)大批勞動力修筑長城了。此外,秦始皇同時進行那么多項工程的修筑,自然是要費很多人力的,甚至比作戰(zhàn)的人還要多。并且,這些勞動力應(yīng)該都是青壯年,老人小孩都沒什么力氣,自然是不在考慮范圍內(nèi)。
這么多人參與工程,都要吃飯啊,不可能餓著給你干苦工的。這么一來,那家里面剩下的都是些婦女和老幼了,那么這些人又怎么進行農(nóng)業(yè)活動呢?而且那時候的生產(chǎn)水平那么低下。所以修筑長城不會動用太多的勞動力,不然根本養(yǎng)不活那么多的人。再者說,那些修筑用到的勞動力,會受到士兵的皮鞭抽打,但這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畢竟,這只是一項修筑工程,并不是什么打仗作戰(zhàn),要置對方于死地。這些工人中,可能更多的死因是疾病或者勞累。所以說,它的死亡率肯定是大大少于戰(zhàn)爭死亡率的。

到了秦朝末年時,動亂四起,王離也率領(lǐng)駐扎在長城的大軍前來援助了。然而史料中卻沒有記載那些修筑長城的工人的去向。這只能證明人數(shù)不多,如果人數(shù)眾多的話,那就能夠組織起來一股強大的力量來爭奪天下,而這股強大的力量應(yīng)該早就被史書記載才對。但是史料中卻沒有一點記載,這是為什么呢?據(jù)猜測,可能這個時候,已經(jīng)沒什么工人再在這干活了。因此,從以上這些多方面原因來推斷,因修筑長城而犧牲的人應(yīng)該不會太多。而為什么我們會有修長城死了很多人的誤導,小編覺得很有可能就是漢朝時候的文人故意抹黑導致的。當然了,這個也只是個人的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