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裕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為大家?guī)砹嗽敿毜奈恼?,供大家參考?/p>
劉裕出生于363年,雖說家族也是官宦世家,但到他的父輩家境早已衰敗,母親分娩后就去世,父親沒錢請乳母給劉裕哺乳,打算拋棄他,幸虧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養(yǎng)育了他,小時候的劉裕以砍柴、種地和賣草鞋為生,但他從小胸有大志,長的也不錯,氣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風神奇?zhèn)ィ曇埠芎茫痪猩钚」?jié),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

在東晉,寒門子弟要出人頭地就要去當兵,年輕的劉裕就是如此,他加入了北府軍。
東晉的問題在于,從一開始司馬睿的政權(quán)就沒有中央軍,主要軍事力量依靠的是北府和西府,這是北方僑遷的流民軍團,當時北方大亂,北方?jīng)]有南遷士族構(gòu)建塢堡,招募流民來自保,后來流民帥也率眾南遷,因為他們來得晚,東晉政權(quán)已經(jīng)建立了,沒有機會進入最高統(tǒng)治圈,但他們是帶著私兵來的,就能夠在南方割據(jù)一方,形成軍事勢力,這些流民軍團駐軍地點分別在首都建康以北的徐州和以西的豫州(也有考證說荊州),所以稱為北府和西府。
兩府的統(tǒng)帥可以自己招募官兵,這對東晉政權(quán)來講就太糾結(jié)了,如果統(tǒng)帥忠心耿耿可以抵御外敵,比如謝玄指揮的淝水之戰(zhàn)就是北府兵,但也有像桓溫那樣的,他指揮的西府兵是準備顛覆政權(quán)的。
歷史就是如此,一個政府要在文明上有所作為,必須能對生產(chǎn)能力和暴力能力進行綜合運用和控制,如果控制不利,政權(quán)必定威脅,我們講過軍事暴力的決定因素是意識形態(tài),特別是底層士兵的意識形態(tài),這些寒門弟子看到一群寄生蟲一群窩囊廢吃香喝辣的,不干正事,而且他們的升遷完全是靠統(tǒng)帥,會效忠朝廷才怪。
劉裕的崛起,開始于399年孫恩之亂,孫恩以道教為名,蠱惑和挾持數(shù)萬民眾攻城略地,當時王羲之次子,謝道韞的老公會稽長官王凝之居然在密室里祈禱說請鬼兵數(shù)萬來把守,這清閑官當?shù)牟粌H奇葩還腦殘,結(jié)果城破被殺,此時劉裕36歲,作為北府一個小小的參軍,他在吳郡郊外“以一擊千”一舉成名,孫恩連續(xù)四次登陸都被他正面擊敗,到401年劉裕38歲被提拔為建武將軍,三個月內(nèi)在郁洲、滬瀆、海鹽對孫恩三戰(zhàn)三勝,孫恩就是一個邪教組織,它的軍隊也不過是烏合之眾,這樣的暴亂,東晉都搞不定,說明整個東晉已經(jīng)病入膏肓,孫恩之亂開始消停了,桓玄之亂又來了。
桓玄當時是西府督帥,坐鎮(zhèn)荊州,實際已經(jīng)控制了東晉三分之二區(qū)域,此時能對抗西府兵的只有劉牢之的北府兵了,但劉牢之居然率北府全軍叛降桓玄了,于是桓玄攻入建康,獨攬大權(quán),并解除劉牢之的兵權(quán),此時劉牢之才驚慌失措,決定去揚州起兵討伐桓玄,想拉劉裕一起過, 劉裕拒絕了,他和何無忌一道辭去軍職回鎮(zhèn)江暫投桓玄以行韜晦,何無忌是劉牢之的外甥,也是劉裕的好朋友,當劉牢之與劉裕分道揚鑣時,何無忌左右為難,最終選擇了劉裕,事實證明劉裕是對的,劉牢之果然失敗。

由于劉裕屢建軍功,在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桓玄不敢小視他,任命他為中兵參軍,403年,孫恩的妹夫盧循再次起事,五月,桓玄起用劉裕討伐盧循,劉裕連破盧循,把盧循驅(qū)趕出海,這一年十二月,桓玄篡奪晉位,改國號楚,三個月后,劉裕起兵討伐桓玄,當時雙方軍事力量相差懸殊,劉裕率領(lǐng)只有1700人軍隊,手持長刀身先士卒沖在前面,桓玄聞風喪膽不戰(zhàn)而走,只用不到一周的時間,連敗楚軍,讓晉朝復生了,到405年正月,劉裕徹底消滅桓氏勢力,晉朝復國,這一年,他42歲,東晉的歷史正式進入了劉裕時代。
劉裕的出現(xiàn)是因為皇權(quán)暗弱,大權(quán)被士族掌握,而士族又不勤于王事,只會清談導致的,當然劉裕之前有兩個人很重要,一個是桓溫,一個是司馬曜?;笢蒯绕鸷螅缺狈?,功虧一簣,完全破壞了士族門閥政局的均勢,而孝武帝司馬曜主威獨運,已經(jīng)逐漸開始收回旁落的皇權(quán),但和司馬道子爭權(quán)又因為和寵姬酒后戲言導致意外早死,這樣時勢造英雄,劉裕崛起了。
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樣說,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讓我們看看劉裕是如何氣吞萬里如虎的,407年劉裕命劉敬宣伐譙蜀;408年劉裕入朝擔任宰臣正式執(zhí)掌國家,劉敬宣伐蜀失利;409年劉裕親率大軍北上,翻越大峴山,大破南燕軍主力于臨朐,包圍南燕都城廣固;410年,劉裕攻克廣固南燕滅亡。這一年,盧循大敗晉軍于豫章,何無忌陣亡,劉?;乇冉?,最后從海路奇襲廣州大敗盧循;
411年,盧循在交州戰(zhàn)敗自殺,這樣孫恩、盧循之亂徹底結(jié)束;412年,劉裕出兵討伐劉毅,王鎮(zhèn)惡奇襲江陵成功,劉毅自殺,然后他命朱齡石再次討伐譙蜀;413年劉裕開始“義熙土斷”,有效打擊了東晉豪強士族勢力,強化了東晉政府的兵役來源和增加了租賦收入,這一年朱齡石攻克成都,滅譙蜀;415年劉裕劉裕以司馬文思案為借口,討伐司馬休之,平定荊、雍二州,這樣自桓玄作亂以來,南方各大割據(jù)勢力全部消滅,東晉境內(nèi),全由劉裕勢力統(tǒng)治,劉裕獲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崇禮;416年,后秦皇帝姚興死,姚泓繼位,內(nèi)部叛亂迭起,政權(quán)不穩(wěn)。劉裕認為這是滅亡后秦的良機,于是大舉北伐后秦,晉軍攻克洛陽;
417年劉裕用卻月陣大破北魏騎兵,然后在潼關(guān)擊敗秦軍然后攻破長安,此時劉裕已經(jīng)54歲了,他沒有時間了,如果再不準備代晉稱帝,就會像桓溫一樣沒有機會了,這點胡夏的謀臣王買德和北魏的崔浩是看的非常明白,認為劉裕必定稱帝,崔浩是這樣說的,如果說王猛是苻堅的管仲,那劉裕就是晉室的曹操,滅秦之后他一定會回去篡位,秦國的地盤遲早是我們大魏的。
果然被崔浩言重,這一年,留守江南大后方的心腹劉穆之病逝,劉穆之的去世對于劉裕打擊是非常大的。劉穆之之于劉裕正如蕭何之于劉邦,正是因為劉穆之在后方的經(jīng)營,劉裕在前方才能安心,而劉穆之的去世,讓江南后方變得波詭云譎,劉裕只好回江南,留下12歲的兒子劉義真以及王鎮(zhèn)惡與沈田子等人守關(guān)中,王鎮(zhèn)惡與沈田子出身相差太大,一個是王猛后嗣,一個是江東豪族,這樣導致留守長安的晉朝文武發(fā)生內(nèi)訌,沈田子殺王鎮(zhèn)惡,王修殺沈田子,劉義真復殺王修,劉裕得到消息,驚恐不已,急令朱齡石鎮(zhèn)守長安,命劉義真速回。劉義真和將士大掠財寶美女,車載南還,為胡夏追及,朱齡石陣亡,劉義真單騎逃逸,關(guān)中為赫連勃勃所奪后,劉裕只能登彭城北望,英雄老矣,無能為力。
接著劉裕開始篡位,先封宋公,然后是宋王,接著在壽陽王宮宴請百官說自己要功成身退了,回京養(yǎng)老,傅亮聽出了弦外之音,于是帶幾十人回建康,起草了禪位詔書,晉恭帝欣然接受了,他認為在桓玄之后晉朝已經(jīng)亡了,靠劉裕撐了近20年,所以是心甘情愿禪讓的,420年7月10日,劉裕即皇帝位,國號宋,中國南方歷史進入南朝時代。
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最后止步于關(guān)中,與北魏隔黃河而治,未能統(tǒng)一中國,讓后來讀史人不斷惋惜,南宋詩人陸游的《讀史》也提到了這個:蕭相守關(guān)成漢業(yè),穆之一死宋班師,赫連拓跋非難取,天意從來未易知。
氣吞萬里卻無法一統(tǒng),真的是天意嗎,其實不是,關(guān)鍵是劉裕崛起時年齡太大了,他討伐孫恩嶄露頭角時已經(jīng)36歲,45歲才執(zhí)掌國家,北伐后秦收復長安已經(jīng)54歲了,57歲稱帝建宋,不到2年就病亡了,因為是寒門出身,和桓溫不同,他的北伐必須成功建不世功業(yè)才有機會,還有他的兒子都生的太晚,43歲滅桓玄后才生下了長子劉義符,到59歲他去世時,長子才17歲,這樣在北伐和治國沒有兒子參與,就只能靠一些肱骨兄弟們和良將了,關(guān)鍵是這些人比他年輕,又死的比他還早,像劉道規(guī),劉穆之,何無忌,劉敬宣等,再加強一些良將王鎮(zhèn)惡、沈田子、朱齡石、朱超石等在關(guān)中損失,導致統(tǒng)一天下的人才失去了,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的確有機會一統(tǒng),但這些因素讓他失卻了機會。
如果要統(tǒng)一,必須遷都,因為當時東晉十六國的資源在北不在南,核心是戶籍人口,南方戶籍人口超過北方是唐宋時候了,五胡亂華后中國戶籍人口集中主要分布在江左、河西、關(guān)東、關(guān)中、蜀地這幾塊區(qū)域,中國南方只有江左,最多再加上蜀地,戶籍人口和真實人口是不同的,關(guān)鍵是南朝士族一直在隱瞞人口,導致政府編戶齊民減少,由于內(nèi)亂和北伐,又需要對剩余的戶籍人口加大征稅力度,這樣承擔不起的人奔到士族懷抱,這樣惡性循環(huán),政府實力日漸式微,劉裕義熙土斷后,打擊了士族,使得東晉南朝實力達到了歷史鼎盛,但他滅的譙蜀和南燕,體量都不如東晉,而能滅后秦,關(guān)鍵是后秦內(nèi)部的混亂和衰微,從當時中國人口資源來講核心在關(guān)東,前燕時期關(guān)東戶籍人口千萬,北齊關(guān)東戶籍人口兩千萬,而南朝劉宋時戶籍人口是五百萬人,這還是劉裕土斷后,人口差距是明顯的。
也就是說,當時人口最稠密的是北魏關(guān)東,劉裕只有大半年時間滅掉了雄倨西北的后秦,天下震動,當時北涼和西秦開始向東晉稱臣,而西北三國的西秦、北涼、胡夏實力不足為懼,關(guān)鍵在于劉裕在橫掃關(guān)中后,是否有能力吞并北魏,當時柔然開始崛起騷擾北魏北方,而東晉坐擁有關(guān)中和河南,可以從三個方向圍攻北魏,只要策劃得當,滅掉北魏是可能的,但需要集中動用東晉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風險很大,因為需要把剛打下來的關(guān)中和河南變成東晉伐北魏的后勤基地和兵員補充基地,所以必定遷都洛陽或長安。
而劉穆之的去世,從根本上改變了劉裕繼續(xù)北伐的想法,決定東歸,當?shù)弥獎⒃|歸消息時,關(guān)中三秦父老痛哭流涕,希望劉裕仿效漢高祖劉邦,放棄江南,定都長安,盡管劉裕北伐攻破長安,有了和江南士族抗衡的威望和實力,但關(guān)中歷經(jīng)百年,民族雜居,讓劉裕定都長安,把自己放在三面受敵之地,無疑是讓54歲的劉裕面對強大的北魏重新賭博,這是劉裕萬萬不能接受的。
其實劉穆之突然病逝后,中樞系統(tǒng)由徐羨之把控,是可以穩(wěn)住態(tài)勢的,加上東晉本身立國百年,中樞還是比較成熟的,盡管史書上說徐羨之凡事都要向劉裕請示,但以徐羨之的才能,很有可能是示弱,因為他知道,在劉裕心中的地位,他不如劉穆之,劉裕東歸,更多是劉穆之之死刺激了劉裕,劉裕年紀和劉穆之差不多,他一生刀頭舔血,戰(zhàn)傷無數(shù),年紀又大,古代醫(yī)療條件又差,萬一水土不服,一個風寒可能就要命,兒子又太小,沒有把控中樞,最大的問題是北伐北魏,只能說有可能成功,但畢竟不是大概率事件,在黃河岸邊用驚世的卻月陣干掉了北魏鐵騎,但如果再來一次,還有可能繼續(xù)贏嗎,就像一個賭徒,從36歲開始,到54歲,賭了18年,賺到了舉世的功業(yè),這時候在一統(tǒng)和稱帝上做一個賭博,選擇大概率能成功的稱帝事業(yè)是理性的,盡管后來一統(tǒng)的隋出自關(guān)中,但對劉裕來講,那是160多年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