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北宋在經濟文化方面十分繁榮,為何還會被稱為弱宋

  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北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兩個偉大的王朝,其一是漢,其二是唐。

  這兩個王朝消亡之時,接替它們的政府均無力單獨接管那廣大而破碎的版圖,從而都出現了一個混亂不堪的大分裂時代。

  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帝李籾禪讓帝位,建國號大梁,史稱后梁,定都汴梁。

  雖然鎮州的成德軍、定州的義武軍、魏州的魏博軍等軍鎮早已臣服于朱溫,而其稱帝之后,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廣州等割據政權也章做出了依附的姿態,出現了“九分天下,梁占其七”的大好局面,但是后梁的實際統治面積,不過是漢水和淮水以北、黃河以南及關中地區的一小塊地盤,不足大唐面積的九分之二。

  923年,大唐遺臣晉王李存勖滅梁,復大唐國號,史稱后唐,定都洛陽,其國土面積等于梁、晉的總和,進而控制關中李茂貞所建的岐政權、并吞蜀地,統治范圍囊括了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陜西、四川的全部,再加上甘肅、寧夏各一部,以及江蘇、安徽的淮河以北和湖北的北部,勢力一度膨脹,地域非常遼闊。

  可惜好景不長,934年,后唐第二代皇帝唐明宗李嗣源一死,唐臣孟知祥在成都割據稱帝,分去了四川一大塊地盤。

  最慘的還不止于此,兩年之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稱帝,定都汴梁,建國號晉,史稱后晉。為了稱帝,他竟把燕云十六州割給了契丹!

  燕云十六州的丟失,從此成為了漢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后晉末年,后蜀趁中原內亂,襲取了秦(今甘肅省天水市東)、成(今甘肅省成縣)、階(今甘肅省武都區)、鳳(今陜西省鳳縣東)四州,中原王朝的版圖又少了一塊。

  947年,契丹滅后晉,后晉大臣劉知遠趁契丹北撤之機,迅速收復中原,稱帝,定都汴梁,建國號漢,史稱后漢,只占有山西、陜西、河東、河北等地。

  951年,后漢大臣郭威滅后漢,稱帝,同樣定都汴梁,建國號周,史稱后周。此舉惹得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極其不滿,據河東十二州稱帝,定都太原,建國號漢,史稱北漢。

  所以到后周第二代皇帝周世宗柴榮登基時,領土面積已經不大了,僅有九十六州的土地。

  而在江、淮以北更迭出現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的同時,中國南部則出現了前蜀、后蜀、吳、南唐、閩、吳越、荊南、楚、南漢等九個割據政權,它們與劉崇所建的北漢及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并稱為“五代十國”。

  這短的五十多年時間里,神州大地四分五裂,亂成了一鍋粥。

  時間推至960年,趙匡胤滅后周,稱帝,定都汴梁,建國號宋,史稱北宋。

  趙匡胤秉承了周世宗柴榮的統治策略,963年,滅荊南國;965年,滅后蜀;971年,滅南漢;975年,滅南唐。在其余威的影響下,吳越國和清源軍相繼歸朝納土,大宋轄有今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寧夏、河南、江蘇、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島等地區,領土面積大約有230萬平方公里。

  但雄才大略的一代開國之君趙匡胤,其開疆拓土的功績也僅限于此。不久,白族人定都云南大理,建國號大理,面積為50萬平方公里。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滅北漢,曾兩次攻遼,欲統一北方,慘敗,

  從此再無力收復燕云十六州,與遼形成南北對峙局面。1038年,北宋臣黨項人李元昊稱帝,定都寧夏銀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占有現在寧夏、甘肅、陜西、青海等部分地區,面積為70萬平方公里。

  可見,在中國歷史上,宋朝是面積最小的一個王朝,不僅比唐大為收縮,而且還不及遼。

  國土面積小,其帶來最大的苦惱就是:難以組建大規模的騎兵軍團。

  與漢唐相比,北宋的版圖畏縮在中原,缺乏放養馬匹的牧場,馬匹奇缺,能夠擁有的馬匹多出自中原本土,而中原本土的馬匹以圈養為主,個子矮,骨架細,速度緩慢,爆發力欠缺,不適合戰場作戰。《宋會要》中記載北宋境內中原本土所產的馬,“自四赤(尺)七寸至四赤一寸七等中,各以一寸為差”,折合成現代高度,約合127米至146米,馬高平均值為136米,很矮小。

  南宋建炎初年,陜西喪失,政府只能從四川和廣南西路購買馬匹,購買到的川秦馬和廣馬質量更差。陸游曾寫《龍眠畫馬》詩,極為生動傳神地勾畫出這些馬瘦骨嶙峋的形象:

  國家一從失西陲,年年買馬西南夷。瘴鄉所產非權奇,邊頭歲入幾番皮。崔嵬瘦骨帶火印,離立欲不禁風吹。

  在冷兵器時代,可以說,誰擁有了強大的騎兵軍團,誰就在戰場上具有更多的話語權。恩格斯就曾經說過:“騎兵在整個中世紀一直是各國軍隊中的主要兵種。”

  由于沒有成規模的騎兵軍團,北宋王朝在與游牧民族的戰斗中,就往居于下風。

  須知,騎兵在馬背上奔馳驅策可以形成巨大的沖擊力,讓步兵無以抵擋;另外在轉移戰場方面,機動靈活,敗可退,勝可追。

  中原王朝要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就必須倚仗地理上的優勢,居高臨下,或借助地形的多變,利用崇山峻嶺和狹谷深澗進行干擾、襲擊,破壞騎兵種迂回、穿插、長途奔襲的戰術,以達到以步制騎的目的。

  偏偏,后晉石敬瑭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打包送給了遼國。所謂的燕云十六州,是指:幽州,即今日之北京;薊州,即今日之天津的薊州區;瀛州,即今日之河北的河間;莫州,即今日之河北的任丘;涿州,即今日之河北的涿州市;檀州,即今日之北京的密云;順州,即今日之北京的順義;新州,即今日之河北的涿鹿;媯州,即今日之河北的懷來;儒州,即今日之北京的延慶;武州,即今日之河北的宣化;云州,即今日之山西的大同;應州,即今日之山西的應縣;寰州,即今日之山西的寰清;朔州,即今日之山西的朔縣;蔚州,即今日之河北的蔚縣,基本上都分布在長城的南側,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自東向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全部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土地,分布其上的太行、燕山等山脈,狀如巨龍,綿延千里,屏蔽著華北大平原,拱衛著中原腹地,是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水嶺。

  失去了十六州,以步兵為主的中原王朝就失去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還有那依山而建的萬里長城。從遼宋新開的邊界到北宋首都汴梁的八百公里間,一馬平川,門戶大開,無險可守。

  所以說,北宋王朝的政治中心乃是安置在遼國這把懸掛著的利刃之下的。

  如果說,北宋王朝的軍事儲備和軍事實力能一直保持在上佳狀態,并能建立起互有策應的防御體系,進攻上雖略顯不足,但還是可以抵御住來自北方的打擊的。但人為因素遠比地理因素容易變化,當北宋政權稍微放松對北方敵人的警惕,當北宋軍隊戰斗力稍有下降的時候,萬里胡騎就滾滾而來,自北而南,由高到低,風一樣刮遍華北平原。

  可見,國土面積小,沒有燕云十六州,沒有萬里長城作為抵御游牧民族的屏障,北宋王朝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大一統王朝,不解決這些問題,北宋王朝就會一直生活在危險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