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古代戰爭中,兵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兵器發展史上,兵器可以劃分為兩個主要階段:冷兵器和熱兵器。
中國古代冷兵器的演變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從冷兵器的起源到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為第一階段,也稱為完全冷兵器時期;從熱兵器起源到冷兵器基本退出軍事舞臺,即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為第二階段,稱為不完全冷兵器時期。
而根據制作材料的不同,冷兵器時期又可劃分為石制兵器時期、青銅兵器時期、鐵制兵器時期三個階段。
1、石制兵器
人類從動物到人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在這種演變過程中,人類似乎天生便會使用石器。根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居住于黃河流域的一些部落,便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的中期,石斧、石刀、石鋤、石鏃、骨耜、穿孔斧和多孔石斧等工具,已被較多地制作和使用。在石器工具的創造下,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于是人們便不會為了生存而不斷遷徙。這樣,為了更好地生存,當時的人們便自覺地聚集在一塊,于是形成了最初的部落。
隨著人口繁衍,各個部落的生活領域便要得到擴展,當兩個部落的領域擴展到相接時,自由擴展就成為不可能了,于是,兩部落之間稍有摩擦就會引發沖突如:為了占有同一只獵物,為了控制水源的所有權,為了草地的占有權等等。
在武力沖突中,人們就會本能地拿起一些器械來增強沖突的能力,如石斧、石刀、石鐮等勞動工具。在這里,石斧、石刀等就可算是最原始的石制兵器了,但它還只是一種合二為一的兵器,因為當時它主要還是勞動生產工具,是臨時用來充當戰斗的武器。后來,由于沖突越來越多,這種生產勞動工具作為戰斗器械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
因此人們便開始了對這種軍事工具的思考,如何使這些工具更有威力等。基于這樣一些思考,一些石器一步步從生產勞動中被分離出來,專門留作用于對付沖突,于是才出現了后來獨立形態的石制兵器。
2、青銅兵器
青銅兵器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金屬兵器。青銅是銅、錫、鉛等元素構成的合金,與純銅相比,具有熔點較低,硬度增高,鑄造性能和機械性能較好等特性,因而用它來制作非常尖銳和鋒利的兵器,可以大大提高兵器的殺傷力。 根據一些考古發掘的資料:我們的祖先大概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掌握了天然銅的冶煉技術。正是冶煉技術的出現,為兵器的改進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從而使兵器從石質過渡到金屬質。
青銅兵器時期,大致相當于我們所說的夏、商、周及秦初。從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可以推測,早在5000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便開始使用青銅器具了,從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一把青銅小刀便可證明。而說到青銅兵器的鼎盛時期那當屬于周朝末期至秦朝初了,“秦朝初期,依然是青銅兵器的天下”。
文獻資料稱:1974 年春,在陜西驪山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出土了青銅劍、青銅鈹、青銅戈、青銅戟、青銅矛、青銅殳等大量青銅兵器,出土的 4 萬件兵器,幾乎全由青銅鑄成。
不過與此同時,鐵制兵器開始出現,因此青銅兵器走向了衰落,當秦始皇將兵器聚集在都城咸陽,從而加速了青銅兵器從軍事舞臺上謝幕。
3、鐵制兵器
早在西周晚期時,我國祖先已經能制作出人造的鐵器。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出土的一把玉柄鐵劍,就是最為有力的依據。
《吳越春秋》稱:
“干將,吳人;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劍,莫邪斷發剪爪投入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

因此根據史料記載,到春秋戰國初,鐵器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并被推廣應用于農業、手工業和軍事上。戰國后期各諸侯國都大量制造鐵制兵器,這些鐵制兵器成為當時軍隊的主要裝備。在河北武陽臺村的燕下都遺址中,曾出土矛、戟、刀、劍、匕首等多數鐵制兵器兵器,經檢測,發現它們都是經過淬火處理后制成的高硬度鐵制兵器,其堅韌鋒利的程度,已大大超過了青銅兵器。
秦漢時期的鋼鐵冶煉和鑄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淬火、退火等技術得到了普遍的推廣,鐵制兵器的制造技術和質量也隨之得到了提高。在此時期,鐵制的環首刀、矛和戟等,逐漸取代青銅制的武器,除了遠射兵器弩還保留著青銅弩機之外,幾乎所有的兵器都已有了鐵制品。而從東漢開始到唐代末期,由于煉鋼等技術的創造和發展,鋼鐵的質量更趨精良。優質鋼鐵用于制造兵器后,使鐵制兵器進入了全面優化的發展時期,也為以后兵器的標準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發展到了宋朝以后,鐵制兵器則出現穩步發展的狀態,各種鐵制兵器的構造已沒有大的改變。而且由于北宋初期出現了火器,使得軍隊對鐵制兵器的依賴性漸漸由強變弱。不過,由于火器的數量有限,當時火器的殺傷力也很有限,所以當時兵器的重點還是鐵制兵器。
史料記載,這些朝代的各個政權,為了奪取勝利,都競相發展鋼鐵冶煉業,建立龐大的兵器制造和管理系統,制造各種兵器。宋太祖就建立了從東京開封到地方各州的兵器制造和管理系統。明朝的工部、內府,清代的兵仗局、武備院等。 正是這樣越來越完善的管理系統,使得鐵制兵器的制造與使用也越來越標準化。(二)、冷兵器演變的主要特點
一、冷兵器的種類不斷多樣化
由于戰爭的不斷升級,也由于人們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為了能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地位,于是有了兵器形式上的不斷變化,種類越來越多。在石制兵器時期,從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器物可以看出,主要有 石球、石戈、石矛、石刀、石斧等。這些器物當時主要是作為勞動生產工具,偶爾被臨時借用過來充當戰爭的武器。

進入青銅兵器時期,隨著戰爭地位的進一步上升,并且由于人們青銅鑄造技術不斷優化,青銅兵器的形制與種類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如當時的戈便有直內無胡戈、直內短胡戈、短胡一穿戈、短胡二穿戈等。進入鐵制兵器時期,由于軍隊的不斷擴充、兵制的不斷完善、兵士的分工越來越細,這些因素都對兵士的武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一時期,冷兵器的種類可謂花樣百出,五花八門。
據《新唐書?兵志》記載,唐代朝廷設立了軍器監、頒布了兵器制造的標準等。
總之,由于戰爭形式的變化,也由于兵制的完善,更由于制作技術的提高,冷兵器的功能越來越多,兵器的分類也越來越細,有刺的、有砍的、有劈的、有勾的、有擲的,等等。這樣一來,操練的方式也就越來越多,從而促進了軍事體育內容的不斷豐富。
二、冷兵器的威力逐步得到增強
從石材、到青銅、再到鐵,兵器的制作材料在不斷優化,其威力自然也就得到不斷增強。而冷兵器威力的增強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一是使兵器變得更鋒利,比如將兵刃造得鋒利一些可以增強劈砍的威力;二是使兵器變得更尖銳,比如將矛尖鑄得銳利一些可以增強洞穿的威力;三是適當增加兵器的份量,比如將刀劍鑄得重一些可以增強殺傷的威力。總之,由于材質的改變,其次是制作技術的改進,部分冷兵器的威力變得越來越大。
三、冷兵器的操作不斷變得靈巧
隨著戰爭形式的不斷變化,戰術上越來越要求靈活作戰,軍隊行動要迅速、戰場上作戰要靈活,出于這樣的要求,所以很多冷兵器向輕巧化方向演變。這樣的趨勢是很明顯的,如車戰作戰被騎射作戰取而代之,戟被槍取而代之,戈被鉤取而代之,等等。
石制兵器是人類最初的兵器,是一種自然存在物,人們可以不加工或粗加工。它主要是一種生產勞動工具,然后才是一種軍事工具,所以這是一種自發的應用。青銅兵器是人類冷兵器史上的突變,是一種人工制成品,人們必須細加工。它已經從生產工具中獨立開來,是一種專業化的軍事工具,所以這是一種自覺的應用。鐵制兵器是人類冷兵器史上的漸變,是金屬兵器的順延。在這個時期,材質上得到進一步優化,外形得到充分創新,殺傷力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