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個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范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容是將過去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變更為強制諸侯王把土地采用諸子均分制,把封地分成幾個部分傳給各個兒子,分別形成直屬于漢廷的更小的王國與侯國,達到分化、削弱諸侯王國勢力的效果。
漢高祖見到周朝采用封國制,王室長久但極為衰弱;秦朝采用郡縣制而統一六國,但迅速滅亡,因此采用了郡國并行制,認為是結合了封國與郡縣的兩種優點。西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都是嫡長繼承制,由嫡長子單獨繼承封國,其他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
漢文帝時,賈誼曾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政治主張,漢景帝時鼂錯執行削藩令,還一度引起七國之亂,雖然順利被周亞夫平定,但根本問題沒解決,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嚴重威脅漢朝的中央集權。
因此元朔二年(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七國之亂的教訓,不再強硬削藩,規定諸侯王除以世子繼承王位外,其余諸子在原封國內封為列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于縣。這使得諸侯王被“變相削藩”,避免激起諸侯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諸侯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十余里”。
比起父親雍正,乾隆為什么更崇拜爺爺康熙帝?
? 上一篇
什么是神機營?一場被腐朽政治毀掉的軍事變革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