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關羽曾經花了五六年時間打棗,因此他的臂力非常驚人,可以輕松駕馭沉重的青龍偃月刀。然而,長期打棗的訓練也給他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由于他使用的關刀過于沉重,所以他無法在沒有坐騎的情況下戰斗,只能騎著馬上戰。換句話說,當他騎在馬上時,他的氣勢如山、力壓群敵,但是一旦失去了坐騎,沉重的關刀會讓他自身承受巨大的壓力,使他難以發揮其力量。在牛頭山上的那場戰斗中,書中描寫了關羽與趙云唯一一次交手。關羽一躍上馬,提著青龍偃月刀,直奔臥牛山,在一白楊樹前一刀將其砍成兩段。

張飛的確是個賣肉的,殺豬要用殺豬刀,這殺豬刀雖然和張飛的兵器不同,但技術特點一致,殺豬時不是用殺豬刀砍,而是捅。所以本質上殺豬刀不是刀,而是和矛類似器具。豬殺死后要去毛,去毛前要給豬充氣,使皮膚繃緊。通常做法是用鐵釬從后蹄一直捅到腹部,然后拔出鐵釬,往腹部充氣。當時那年月打氣筒還沒有問世,張飛只能用嘴吹。鐵釬就是小號的長矛,所以張飛自然選長矛做武器。
古代的考試制度,什么文壯元、武壯元和舉人等也是大量的吸收了民間高手,但是畢竟封建皇權的貴族們也壓制了部分寒門貴子,使這些寒門貴子永無出頭之日。這些寒門貴子的機遇就在于亂世,亂世更能出英雄,那些王權貴族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才更需要這類真才實學的高人,比如姜子牙、諸葛亮還有前面提到的張飛、關羽等。

關羽長得比張飛更壯,身長九尺,滿身肌肉,連一般的戰馬馱著都吃力,故而他騎的馬都很瘦。后來曹操看見,送他赤兔馬才解決馬的問題,可見關羽身體結實強壯遠勝常人。人高馬大,臂力強,經常搏斗,武功自然就高。到了從軍上戰場,武藝就越發厲害。張飛、關羽的武藝都是在生存中歷經磨難鍛煉出來的,都是實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