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后,劉備取得荊州、益州,接著又奪得漢中、東三郡等地,連戰連捷,氣勢如虹,其勢頭甚至有橫掃天下之意。然而,在劉備的事業巔峰期,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不僅損失了荊州人才庫、荊州兵團和一個軍區總司令,還失去了爭霸天下的主動權。

當初劉備夷陵之戰時劉曄就曾建議過,因為東吳地勢上易守難攻又有長江天險,而蜀漢跟曹魏幾頭接壤,攻伐起來會更簡單,所以一定會建議先吞江東,而此時曹丕一定會接納,因為這時劉備跟東吳旗鼓相當,孫權肯定沒有馬上向曹魏請降,所以劉備統一天下的概率還是很低。
有荊州之地作為屏障,孫權進取的夢想徹底破滅,只能蝸居江東之地,曹操也全線潰敗,短時間內很難卷土重來;所以劉備就抓住時機,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奪取益州,攻取漢中,一時間浩浩蕩蕩;
《隆中對》中所言之“天下有變”,實為暗指最強大的曹魏集團出現內亂。不料其雖發生司馬父子內亂,卻越亂越強悍,實出乎孔明所料之外。這個先決條件也隨著司馬父子的崛起而蕩然無存了。

諸葛亮曾致信孫權,讓孫權岀兵,攻打曹睿,而他則與司馬懿對峙,事實證明,這一方案也失敗了,畢竟曹魏的實力遠在孫劉之上,可見,即使關羽不失荊襄的情況下,也很難實現諸葛亮的戰略構想。
劉備當時投靠袁紹之后 劉備最后為何又棄他而去
? 上一篇
揭秘:為什么感覺北宋的大多數皇帝都很軟弱?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