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給皇帝抬棺材到底有什么好處 古人為何會搶著去做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抬棺材,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趨之若鶩選挽郎

  武帝崩,選百二十挽郎,一時之秀彥。——《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中的這句話描寫的是皇帝喪葬的一個環節,其中挽郎指的是抬棺送葬的年輕人。這些人名義上是抬棺,但實際上主要負責做表情、走步子、唱挽歌,和現在流行的哭喪到有些異曲同工,都是借以體現哀悼的氣氛。挽郎在古人的喪葬禮俗中,往往是只有皇親貴胄才能享受的待遇,而至于幾十人的挽郎送葬隊伍,則只有帝后親王才有資格配享。

  挽郎規格高,自然這些挽郎的人選,也需要經過嚴格是考核。《晉書》中有記載:

  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崩……有司又奏,依舊選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為挽郎。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在晉朝想要成為帝后送葬隊伍中的挽郎,起碼都需要家中有六品以上官位的親戚才行,否則是想都不要想了。而且即使你是官二代,也不意味著十拿九穩就能夠選上。關于這點史書上還記載了一件事:

  開元十四年(726年),唐玄宗的四弟岐王李范去世,唐玄宗格外傷心(見注釋1),因此對其喪葬的規制也格外高。一時間京城的官二代官三代紛紛搶著想當岐王李范的挽郎。但挽郎再多也十幾人,可謂是僧多粥少,為此導致負責篩選挽郎的賀知章(《長安十二時辰》中何監原型)受到落選公子哥兒們的詬病,以至于被堵在家門不敢出來。因為這件事造成了輿論聲討,玄宗便將賀知章從禮部派到了工部,以平眾怒。

  通過這段描述,我們可以了解當時人們,對成為帝后親王挽郎的熱忱。那么挽郎究竟有什么好處,導致其倍受人們追捧呢?

  仕途捷徑抬棺忙

  原來做挽郎,在隋唐時期可以說是步入官場的捷徑!經過篩選的挽郎們會由禮部建立其基本的檔案,在喪葬完后,這些檔案會被統一轉送到吏部,從此這些當過挽郎,給帝后抬過棺材的人就一躍龍門成為了國家公務員體系中的一員。不要小看挽郎入仕的途徑,因為這批人被授予的可是七品的官位,而后來成為主流的科舉制度,考中了進士后被授予的也是七品官位!

  挽郎入仕的優勢還不僅僅在于官位本身,還有年齡的優勢。要知道后世唐宋的科舉制度下的取仕,學子們經過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時的年齡往往都很大了,能夠20歲就中進士的鳳毛麟角。而挽郎則無這方面的擔憂,只要通過禮部的考核,十三四歲選上挽郎也很常見,因為挽郎本身就是要選拔這個年齡段的人。

  挽郎起源于魏晉,直到唐朝依然被沿用。隨著科舉取士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唐朝以后就基本見不到,依靠挽郎制度入仕的記錄了。挽郎入仕制度最終消亡,卻不妨礙在這期間誕生了很多名臣良相。

  如北魏史上的名人崔巨倫,就是通過挽郎步入仕途的,而后通過個人奮斗,被封為光祿大夫,開國縣男,邑二百戶。《魏書·崔巨倫傳》記載:

  ……以世宗挽郎,除冀州鎮北府墨曹參軍、太尉記室參軍。叔楷為殷州,巨倫仍為長史、北道別將。在州陷賊,斂恤亡存,為賊所義……

  當然,這其中雖負盛名的應該是被稱為“救時宰相”的姚崇了。公元675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病逝于太子位,死后追封為孝敬皇帝,時年24歲的姚崇被選為挽郎,從此步入仕途。《舊唐書·姚崇傳》記載:

  元崇為孝敬挽郎,應下筆成章舉,授濮州司倉,五遷夏官郎中。

  姚崇之所以能夠從挽郎,三度拜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雖然是通過挽郎步入仕途,卻依然在之后參加了科舉考試,也就是上面《舊唐書·姚崇傳》所說的“下筆成章舉”,通過這一考核,姚崇從此成為文官體系的一員,為之后的仕途升遷掃平了重要障礙,側面也可以看出姚崇的上進之心是多么強烈。

  姚崇先后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和唐玄宗三朝宰相,在唐玄宗時期第三度拜相時,更是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說”,切中時弊痛下針砭,其中如休養生息,限制宦官外戚擅權等政策,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姚崇也因此成為譽為“救時宰相”,救時,匡救時弊也,這個評價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后世人于是將姚崇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并稱“唐朝四大賢相”。

  小小的一個挽郎,為皇帝扶棺扶出一位宰相,算的上是千古美談了。

  注釋1:岐王李范,杜普《江南逢李龜年》中”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說的正是這位岐王。他與唐玄宗等五兄弟,從小就在武則天和太平公主的打壓下,養成了團結友愛的兄弟情,他喪禮有多隆重可想而知。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