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江郎才盡”里的江郎到底是誰?他有哪些故事么?

  “江郎才盡”一詞形容一個人的才華已經消耗殆盡,表現出與巔峰時期不同的疲憊狀態。這個詞的典故來源于南朝時期的文學家江淹。

  “江郎才盡”之說,眾人皆知。所謂“江郎”,指的正是作出《恨賦》、《別賦》的南朝著名文學家江淹。

  “江郎才盡”意指少時才華超人,老時文思漸退。但還有一種說法是,江淹并未“才盡”,所謂“才盡”,只是避開政治旋渦、明哲保身之舉。

  江淹夢筆

  郭璞索筆,江郎才盡

  梁代鐘嶸的《詩品》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江淹正在園中涼亭午睡,夢見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這里很久了,是不是應該還給我了。”他一摸懷中,果然有一支筆,拿出來一看,發現竟是支五彩筆,他就把這支筆還給了郭璞。誰知一覺醒來,這位曾寫出過不少磅礴詩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無,再也寫不出好文章了。

  而在唐人修撰的《南史·江淹傳》里記載,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附近的河邊小憩,夢見一個自稱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摸摸懷中,還真有數尺綢緞,就遞給了張景陽。之后,江淹的文章就不那么精彩了。

  詩詞文賦

  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并稱“江、鮑”

  清朝大儒金圣嘆在《必讀才子書》中曾用“以文邀幸”來評價江淹。

  縱觀其一生,年少時,一篇奇文讓他逃脫囹圄;《恨賦》、《別賦》為他在六朝文壇贏得一席之地;文賦顯名、官運亨通,他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直至封侯而終。

  江淹是南朝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少時孤貧好學,6歲能詩,13歲亡父,18歲就已熟背“五經”,20多歲時成為建平王劉景素的幕僚。

  后來,廣陵縣令郭彥文因文獲罪,江淹受到牽連,莫名其妙入獄。獄中,他將哀嘆訴諸筆端,一篇《詣建平王書》辭采激揚。劉景素看后,為其文采感動,下令無罪開釋,并薦為南徐州秀才。由此,江淹聲名遠播。

  蕭道成滅劉宋建立齊后,江淹為其撰寫了大量軍書表記,成為其最得意的文筆侍從,官拜中書侍郎,其文學才能得到當時士人的充分肯定。

  梁武帝蕭衍代齊后,江淹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梁天監四年(505年),江淹去世,時年62歲,梁武帝為他素服舉哀,謚曰憲伯。

  江淹一生詩詞文賦著述百余篇,辭賦以清麗幽怨見長,與南朝辭賦大家鮑照并稱“江、鮑”。其《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并列為南朝辭賦的佳作名篇。

  “江郎”何以“才盡”

  醉心仕宦

  清代姚鼐在《惜抱軒筆記》里說,江淹以詩賦揚名是在蕭道成篡位之際,彼時其仕宦之途未盛。后來蕭氏建立齊朝,江淹官運亨通,缺乏創作沖動和靈感,且公務繁忙,無暇顧及創作。

  也有近代學者認為,新的工作崗位使得江淹的興趣集中在史書的撰寫與詔冊的制作上,寫不出過去文賦的味道,原有的創作風格,也與當時文壇講究聲律、競寫艷情的“永明體”格格不入,干脆撂筆不寫。

  明哲保身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曹旭在《詩品集注》中推測,江淹晚年侍奉梁武帝,不敢以文才凌駕于帝王之上,便借一個夢宣布自己“才盡”,避開政治旋渦,保全自身。

  另一方面,江淹任御史中丞時,以為官清正、不避權貴著稱。罷筆,也有明哲保身之考量。

  并未才盡

  罷筆之后的江淹雖不再吟詩作賦,但其一張一弛的政治智慧還是讓時人敬佩不已。

  齊東昏侯永元年間,崔慧景擁兵造反,圍困京城,士族官僚紛紛投身于叛軍門下,只有江淹稱病不往,最終崔慧景戰敗。

  后來蕭衍又率兵起義,士族官僚有前車之鑒,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卻脫去官服,趕去投奔。蕭衍獲勝稱帝,江淹得到重用。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