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歷史上的寧王最后結局如何?朱棣曾允諾與其平分天下

  歷史上朱棣搶了寧王的人馬,允諾與其平分天下,那么寧王最后結局如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一生對馬皇后情深義重,但他的后宮嬪妃依然眾多。這些嬪妃們也為朱元璋留下了二十六個子嗣,朱元璋在六十五歲時還生下了幼子朱楠。在這眾多的皇子中,除太子朱標早逝外,第四子燕王朱棣驍勇善戰(zhàn),第十七子寧王朱權以善謀著稱,為朱元璋所鐘愛。


  但在靖難之役爆發(fā)不久,狡黠的朱棣設計綁架了朱權,收編了朱權的精兵,并許諾朱權“事成中分天下”。那么朱棣在事成之后,寧王朱權命運又會如何呢?

  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他出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比朱棣小了整整十八歲。朱權自幼聰穎,勤奮好學,深得朱元璋喜愛。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朱權為寧王。兩年之后,十六歲的寧王朱權前往大寧就藩。

  明初的大寧地處今天的赤峰市大明鎮(zhèn)一帶。至朱權就藩時,大寧已被開發(fā)成為豐庶的大鎮(zhèn)。朱元璋為鞏固邊疆,一般都派遣有能力的藩王鎮(zhèn)守邊疆,寧王朱權能就藩邊塞大寧,可見其在諸藩王中也屬翹楚。

  寧王朱權當時在諸藩王之中實力是非常雄厚的,他擁有八萬甲兵,六千戰(zhàn)車,此外還有一支驍勇善戰(zhàn)的朵顏三衛(wèi)騎兵。

  寧王朱權興趣廣泛,在繁冗的軍務之余,他研究史學,著書立說。但由于靖難之役的爆發(fā),徹底地改變了這個儒雅藩王的命運。

  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早逝,令朱元璋心痛不已。他本欲立四子燕王朱棣為太子,但是為了合乎禮制,最終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后,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后,采納了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的建議著手進行削藩。周王、齊王、代王、湘王和岷王或廢或死或囚,燕王朱棣的部隊也被調防,朱棣本人也被監(jiān)視。

  早已對帝位有覬覦之心的朱棣并沒有坐以待斃,他殺死了建文帝的駐北平官員都指使謝貴和布政使張昺,悍然發(fā)動靖難之役。

  朱棣起兵后,建文帝朱允炆唯恐寧王朱權和燕王朱棣聯(lián)手,馬上下旨詔朱權進京。朱權本來對朱允炆廢掉五王不滿,又加上他的王妃張妃病重,因此并沒有奉旨進京。他也因此觸怒了建文帝朱允炆,被削去三護衛(wèi)。

  此刻,燕王朱棣正在精心算計著他的十七弟寧王朱權。朱權手擁重兵,如能控制任朱權,那么朱棣更是如虎添翼。

  在靖難之役打了三個月之后,朱棣先修書一封致朱權,哭訴自己被朱允炆打擊,希望赴大寧得到兄弟朱權的幫助。朱權兄弟情深,一口答應了朱棣的請求。

  當時,永平被明將江陰侯吳高圍困,朱棣率軍解除永平之圍后,就直奔大寧而去,謊稱向朱權求救。

  朱權不知是計,邀朱棣入城。朱棣在朱權面前作走投無路狀,請求朱權代為起草奏章向建文帝朱允炆謝罪。而朱權并沒有識破四哥朱棣的演技,反而對朱棣深表同情,并將朱棣留在府中款待。

  朱棣暗中策反三衛(wèi)部長,不日之后,待一切布置妥當后,向朱權辭行。朱權在城外為朱棣送行,這時朱棣才現(xiàn)出真面目。埋伏在城外的朱棣的士兵群起將朱權拿下。朱權的部下守將朱鑒力戰(zhàn)而死,都指使房寬被俘后投降朱棣,長史石撰被俘后拒不投降,被朱棣肢解。朱權的精兵也被朱棣收編。

  大勢已去的朱權只得身不由己地上了朱棣這艘賊船,帶著家眷舉家遷往北平。當時,朱棣為了安慰這個小弟,還允諾他奪取大位之后與其平分天下。

  經(jīng)過四年的奪位大戰(zhàn),朱棣黃袍加身,其雄心終于實現(xiàn)。登上皇位的朱棣為收買人心,首先對在削藩中落難的諸位藩王進行了解救,賞賜了財物并恢復了爵位。

  靖難之役初時,建文帝曾下旨召遼王朱植和寧王朱權進京。遼王朱植奉召進京,寧王朱權借口王妃病重,抗旨拒絕進京。朱棣稱帝后,對遼王朱植就非常不滿,在永樂十年的時候,就將朱植的護衛(wèi)削奪,只給他留下三百人。那么,朱棣又是怎樣對待當年被他劫持加入燕軍的寧王朱權的呢?

  朱權先前的封地是大寧,大寧地處邊塞,山高皇帝遠,朱棣自然是不會放虎歸山的。于是朱權先后請求在蘇州、杭國封國,都遭到朱棣的拒絕。朱棣給出的理由是“天子畿內,不以封侯”。他要求朱權在建寧、荊州、重慶和東昌四地中選擇一處予以封國。但朱權自己選擇了南昌就藩,得到了朱棣的應允。

  永樂元年三月,寧王朱權就藩南昌,王府為原江西布政使司署。按照禮制,藩王府的規(guī)格要比布政使司署的規(guī)格要高,但按照朱棣的旨意,寧王府的規(guī)格不得超過原布政司的規(guī)模。

  從此朱權在南昌低調地生話。但朱棣對寧王朱權始終懷有戒心,其日常行動都被監(jiān)視上報于朱棣。

  朱權迷戀道術,因此曾被人告發(fā)利用巫術害人。朱棣馬上命人徹查此事,但最終一無所獲。

  經(jīng)歷此事后,朱權行事更加低調隱忍,每日讀書彈琴,修身養(yǎng)性,并沒有授朱棣以把柄,從而平靜地在南昌度過了永樂時期(22年)。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后,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仁宗施政緩和,朱權上書稱南昌并非封國,請求改封,但遭到仁宗的拒絕。

  宣宗朱瞻基時期,朱權又為叛亂的漢王朱高煦說情,引起宣宗不快。接著,朱權又對宣宗的“宗室以祿米定品級”的作法表示不滿,因而遭到宣宗的訓斥。自此,朱權更加心灰意冷,終日交游于文人雅士,寄情于戲曲著作,以打發(fā)時日。

  正統(tǒng)十三年,朱權郁郁而終。英宗朱祁鎮(zhèn)為此罷朝三日。

  寧王朱權少年英雄,卻因靖難之役被朱棣劫持加入叛軍。二十六歲時被朱棣改封南昌,歷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zhèn)四朝,低調隱忍,終在七十歲時郁郁而終。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