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傳世奇女子,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王昭君和蔡文姬。王昭君是西漢宣帝的皇后,因其美麗動人的容顏和才華橫溢的才情而被譽為“絕代風華”。而蔡文姬則是東漢末年的女詩人,以其文才和清秀的容貌而被世人傳頌不已。她們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后人,成為歷史上的傳世經典。
我國五千年文化中比較重男輕女,過去的史書大多是男人書寫,但漫漫歷史長河中也有幾個奇女子,猶如浩瀚星空中幾顆耀眼的星星,在史書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其中,我最佩服的有蔡文姬,王昭君。01
漢代和親美女王昭君
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落雁,昭君出塞的故事名垂青史。

(1)入選宮女遭冷遇,選擇和親之路
從小王昭君就出落得十分標志,是父母的的掌上明珠。王昭君因為太過漂亮,名聲傳到了京城,被皇帝選秀選入宮中。
漢元帝后宮佳麗太多,就讓畫師畫圖形,然后根據美丑按圖召幸,于是這些畫工就有了一條生財之道。給錢的宮人就畫漂亮些,不給錢的就畫丑些。
王昭君是宮人中最美的人,但沒有給畫工的錢,于是畫工毛延壽就把她畫得很丑,沒有被皇帝召幸。
因為王昭君過于漂亮,又不善于上下打點,所以王昭君在宮中一直受人排擠,每天面對冰冷的宮殿自怨自憐。
漢王為了安撫邊境,決定用和親方式,選宮女嫁到匈奴。那些宮女沒有一個愿意嫁到蠻荒之地受苦,王王昭君挺身而出,愿意遠嫁。
出宮那天,漢元帝才看到王昭君真實容顏,他后悔莫及,但貴為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惱羞成怒之際,他把毛延壽殺了。
(2)遠嫁匈奴,生活美滿
遠嫁匈奴之后,王昭君和當時部落的匈奴單于呼韓邪單于相處得很好,夫妻感情極佳,并且育有一子。
王昭君也很受呼韓邪單于寵愛,她也愛也很受呼韓邪單于,那幾年應該是王昭君一輩子中活得最快樂的幾年。
(3)忍辱負重再嫁夫君長子
可惜好景不長,在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和親后第三年,呼韓邪單于就因病去世了,這對于王昭君來說,是晴天霹靂。
但是更糟糕的是根據匈奴人的規矩,呼韓邪單于的長子是可以娶了王昭君的。曾經是王昭君名義上的兒子的男人,要娶王昭君。
這對于一個剛剛失去丈夫的漢朝女子來說,是難以接受的,這還有悖于漢朝的倫理綱常。
所以王昭君給當時的漢成帝寫了書信,書信中表示,想要回去,因為她接受不了這種風俗。
漢成帝回信王昭君,要求她務必遵從匈奴的習俗,嫁給自己丈夫的兒子。
最終,王昭君迫于無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并且又生了兩個女兒。
好在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和王昭君的年齡相差不大,并且他也深愛著王昭君,王昭君也慢慢地接受了現實,生活還算美滿。
就這樣,依靠著王昭君在匈奴一方的力量,再加上王昭君對匈奴和漢朝關系的不斷調和,漢朝和匈奴罕見地度過了一段平穩期,邊境平穩,幾乎沒有戰亂。
王昭君犧牲自己的幸福換取了大漢邊境六十年的安穩,對于漢朝來說,對漢朝百姓來說,功德無量,昭君出塞名垂青史。
02三國才女蔡文姬
女東漢末年蔡邕之女蔡文姬博學多才,她擅長文學,音樂和書法,但命運多舛,歷經磨難,卻傳承了父業。
(1)出身名門,志向遠大。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于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
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
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也因此從小留心典籍、博覽經史。并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青史留名。
(2)命運多舛,遭戰亂流落異鄉
蔡文姬早年嫁給了衛仲道,衛仲道出身河東大族,衛家是西漢大將軍衛青之后,也是名門望族,這一樁婚姻可算是門當戶對。
衛仲道才華橫溢,精通音律,夫婦琴瑟和鳴,生活美滿,不久年紀輕輕的丈夫一命嗚呼,她沒有子嗣,就回了娘家。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蔡文姬因為戰亂流落到匈奴,做了單于手下左賢王之妻。
左賢王虎背熊腰,勇猛有余,不通文墨,她每天在寂寞孤獨中度過,飽嘗了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
(3)文姬歸漢,寫詩文
十二年后,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但蔡文姬舍不得一雙兒女,歸漢途中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也確實非常有才氣。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
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
于是蔡文姬憑記憶將自己記誦的古籍,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曹操拍案叫絕。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蔡文姬寫的《悲憤詩》敘寫個人的不幸遭遇和慘痛經歷,真實地再現了漢末動亂的社會面貌和廣大人民的悲慘遭遇。
全詩108句,共計540字,字字血,句句淚,詩人的悲憤有典型性,具有史詩的規模和悲劇氣氛,富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時代色彩。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其實像這樣青史留名的奇女子,還有班昭等,文成公主,李清照等。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這些女子能夠在史書上占一席之地,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