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因其與匈奴等族的政治聯姻而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出塞后,她先后嫁給了匈奴單于和單于之子,為了維護中匈兩國的和平與友好關系,她毅然選擇了嫁給異族之人,成為了中匈兩國政治聯姻的象征。她的智慧和勇氣成為了歷史的傳世之作,也為后世留下了一段永恒的佳話。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
漢元帝時和親匈奴,出嫁于比自個大20多歲的呼韓邪單于。出塞之時離開京城,只因要遠離家鄉,去塞外荒涼之地,心中無限傷感,一時情難自控,在馬上,抱著琵琶彈奏《出塞曲》。其曲調幽怨感傷,竟引得南飛的大雁,群落于平沙之上,留下平沙落雁的美麗傳說。
王昭君抵達匈奴后,與呼韓邪單于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并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婚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逝世。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有"父死,妻其后母"的風俗。這么的風俗關于從小接受禮儀教學的王昭君當然是難以接受的,所以王昭君向漢朝皇帝上書懇求回來,這個時分對漢元帝現已死了,漢成帝就“敕令從胡俗”,所以王昭君就嫁給了自個的繼子復株累若鞮單于,繼續做單于閼氏。
王昭君與第二任丈夫在一同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須卜居次,二女兒當于居次(“須卜”“當于”是夫家氏族,“居次”即“公主”)。但惋惜的是,好景仍然是不常在,在共同日子十一年后,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復株累若鞮單于也逝世了。兩任丈夫都相繼逝世,對于王昭君的沖擊必定是十分大的。第二任丈夫逝世幾年后,王昭君也逝世了,逝世時大約37歲。
有一種說法是王昭君在第二任老公復株累若鞮單于身后依照匈奴婚俗她還要嫁給復株累單于的長子,也即是她的孫子,然后昭君無法忍受再嫁孫子,吞金自盡了。可是這種說法并沒有史書記載,所以并不可信。
王昭君作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出塞,充滿著滿滿的政治色彩,她給漢朝與匈奴帶來了半個世紀的和平。并將文化帶入了塞外苦寒之地,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故事,有很多關于她的詩詞流傳下來,我們希望她短暫的一生是快樂,充實的。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唐代)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