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虎門銷煙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清朝的道光年間,由林則徐發起的轟轟烈烈的禁煙行動,可以說對于清朝來說,是比較的有利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清朝主要是自給自足的情況,來自英國等國的外來商品在清朝本土并沒有多少的銷路,而清朝的瓷器和茶葉卻是出口的非常好,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的鴉片貿易的興起,導致大量的鴉片流入清朝之土,在短時間就改變了貿易的逆差,使得清朝的白銀大量外流,英國在其中賺了一個肚肥腸圓,卻苦了清朝。

林則徐影視形象
在清朝,以林則徐為主的一些有見地的大臣們,看到了鴉片給清朝帶來的巨大的損失,這才積極的上書道光帝,要求帝國開始全面禁煙,而道光帝也注意到了鴉片的危害,這才有了后來的虎門銷煙。

林則徐虎門銷煙
不過,雖然虎門銷煙對于清朝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卻觸動了大英帝國的利益神經,彼時的英吉利正是不可一世之時,眼看自己的白銀路子要斷了,怎么肯罷休,他們即著手組織遠征軍。至1840年初,這支侵略軍基本組成。海軍艦隊以駐印度海軍司令伯麥為司令,由十六艘軍艦、四艘武裝輪船和二十余艘運輸船組成。這十六艘軍艦中,三艘來自英國本土,三艘來自開普敦,五艘來自印度,還有其余的五艘已經到達清朝近海,再加上四千名陸軍,這支在當時戰斗力很強的軍隊已經對清朝虎視眈眈了。

英國艦隊
那么,當時的清朝方面是怎么準備的呢?道光皇帝在禁煙之后,對于英國會發起了報復行動又是怎樣計劃的呢?
說起來可笑,清朝在禁煙之后,對于英國的報復行為并沒有太過于的有什么準備,甚至連廷議也沒有過,只是由道光皇帝根據沿海傳過來的奏折去安排對英的一些事務,因為那個時候的清朝,那個時候的道光皇帝,對于英國根本就沒有什么所謂的認識,連英國的體制,發展情況,軍事能力都是一無所知的,就更加的談不上什么備戰準備了。

道光皇帝太自大
在面對著英國發起的報復行動之后,道光帝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清朝相比與英國那巨大的落后之處,只是一味的要求沿海不得丟失寸土,但是朝廷又不肯向沿海多加軍備,在道光帝的心里,他始終認為英國這次發起的所謂的報復行動只不過是一時的罷了,區區的一個海外蠻夷,他們又怎么會有膽子有能力打敗堂堂的天朝上邦呢?

那時清朝以上邦自居
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之下,道光皇帝制定了如下的作戰方針:
對待英夷要“先威后德”,“大張撻伐,聚而殲旃”“沿海一體嚴密防范”!
那么,這是什么意思呢?所謂的“先威后德”就是指先把英夷的鴉片全收了,必要時再示以兵威,使英夷感覺到巨大的壓力,使之向大清服軟,然后再允許向英國開放一些通商,讓英夷們感恩天朝的恩德,這樣一個恩威并重,讓他海外蠻夷也見識一下什么叫禮儀之邦,有禮有節有度!

清朝想對英國恩威并重
而所謂的“沿海一體嚴密防范”卻并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法,雖然道光皇帝感覺自己下達的指令很正確,但是下面根本就不知道具體怎么去做。
而最后的結果,自然是英國的大炮一開,才發現偌大一個清朝,其門戶居然如此的不堪一擊,根本就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海防措施,而這與道光皇帝一味的自大,以天朝上邦自居和自以為是的行事作風是分不開的,不過,很快,英國就讓道光帝知道了什么才叫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