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七年(229年),蜀漢名將趙云去世,常勝將軍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就在前一年,年事已高的趙云還老當益壯,跟隨諸葛亮北伐,率一旅偏師,在箕谷與曹真主力決戰(zhàn)。那一戰(zhàn),因兵弱敵強,趙云作戰(zhàn)失利,但他斂眾固守,不至大敗,安全將部隊撤回,沒有丟失任何輜重。

當時,街亭之敗,導致蜀漢大軍潰散,幾乎亂成了一鍋粥。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北,只有趙云的部隊,非常整齊,而且,軍需物資,都沒有丟失。諸葛亮非常吃驚,問同去的鄧芝,這是怎么做到的?
鄧芝回答說,趙老將軍親自斷后,身在最危險的地方,保證軍隊順利撤退,所以,沒有造成任何損失。諸葛亮聞聽,大為感動,立即要獎賞趙云,發(fā)放一批絹。趙云卻說,作戰(zhàn)失利,本來就是過錯,不應該受獎賞,還不如把這些物資都存放入庫,等到冬天時再賞賜給士卒御寒吧!于是,諸葛亮同意了。
這一次,總結敗退責任,諸葛亮自貶三級,降職為右將軍,行丞相事,而趙云從鎮(zhèn)東將軍,被貶為鎮(zhèn)軍將軍。誰知,箕谷之戰(zhàn),這竟然是趙老將軍最后一次大戰(zhàn)。次年,趙云便病逝了。趙云死后,被葬在什么地方呢?有史料記載,趙云被后主劉禪敕葬在四川省大邑縣銀屏山。因為,趙云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所以,后主劉禪便下令將趙云葬在那里。
據(jù)說,銀屏山下,趙云的墓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長滿了柏樹,墓前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鐫刻“漢順平侯趙云墓”七個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lián)“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趙云追隨劉備,征戰(zhàn)一生,兩扶幼主,同時,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趙云先后參加了博望坡之戰(zhàn)、長坂坡之戰(zhàn),平定江南,除此之外,趙云還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zhàn)、漢水之戰(zhàn)和箕谷之戰(zhàn),除了箕谷之戰(zhàn)作戰(zhàn)失利之外,都取得了很好的戰(zhàn)果。同時,劉備入川以后,趙云還為劉備進諫,建議將田宅還給百姓,引用霍去病的故事,以說服劉備,在劉備東征時,力勸劉備不要伐吳,要先討伐曹魏,堪稱有勇有謀。
因趙云的出色表現(xiàn),《三國志》作者陳壽,將趙云和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并列一傳。趙云對后世的影響頗深,不管是小說演義、評話和戲劇,都有精彩的傳說和故事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