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隱居東山,是什么讓他再次出山?以下有趣的歷史小編為您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東山再起
“東山再起”來自《晉書·謝安傳》,原來比喻辭職后再次工作。現在大多用來比喻失敗后積累力量,等待時間再做;或者失去潛力后恢復地位。類似于“卷土重來”的意思,類似于“留在青山里,不怕沒柴”。
謝安字安石,號東山,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是東晉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謝安從小聰明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擅長書法,寫得很好。
謝安的叔叔謝坤是西晉末年東海王司馬越的相府參軍,謝安的父親謝衰官至太常卿,謝家的名聲和聲譽不斷上升。
然而,謝安無意成為一名官員。他很快就辭去了官職,跑到離首都東30英里的東山,過著隱居的生活。他每天都和王羲之、徐詢一起游山游水,吟詩作賦,詩歌歌舞。
他拒絕了朝廷多次征召。
人們感慨地說:“安石不肯出手,世界人民能怎么辦?”

東山隱居謝安
后來,明帝司馬昭的女婿、征西將軍桓溫親自請謝安出山擔任司馬一職。
正好謝安的弟弟謝石是西中郎將,因為性格孤傲,不同情下屬,在一場戰斗中戰敗,被罷免。
為了保住家庭地位,施展才華,謝安不得不答應桓溫的邀請。今年,他已經四十多歲了。
謝安任職的那天,許多朝廷官員來接他。其中一個叫高松的人跟他開玩笑說:“你以前高臥東山,朝廷多次下詔邀請你,你都拒絕了。沒想到今天自己來了。”謝安聽了他的話,感到羞愧和無助。
謝安來到桓溫的大廈,桓溫親自出去迎接,兩人聊得很開心,相見恨晚。
后來,謝安官到宰相,實現了從文人到極人臣的轉變。
謝安在任職期間,同情人民,兩次實施改革,減少土地租金和勞動力,減少嚴厲的捐贈和雜稅,減少多余的官員,減輕人民負擔,集中國家的財政、人力和物質資源。深受人民的喜愛。
桓溫死后,謝安接管了東晉的軍政大權,是真正的“一人以下萬人以上”。
運籌帷幄,指揮飛水之戰
公元383年,“飛水之戰”在東晉與前秦爆發。前秦率領步兵60多萬,騎兵27萬。從長安出發,一路南下,延續數千英里,兵力是東晉兵力的幾倍。
謝安指揮弟弟謝玄冷靜應戰,忽悠秦軍后退,秦軍果然上當。
秦軍撤退時,晉軍喊道:“秦軍輸了!秦軍輸了!”秦軍亂作一團,前鋒傅融被亂箭射死,主教練傅堅被亂箭射中,秦軍潰不成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秦軍慘敗。
飛水之戰的勝利使謝氏家族的聲譽達到了頂峰。謝安也被授予太保、都督十五州軍事稱號,弟弟謝玄也被授予荊州、江州刺史稱號。
為了避嫌,謝安主動將荊州、江州的位置交給桓氏,但仍被惡棍陷害,在皇帝面前進行誹謗,受到懷疑。
謝安被迫帶領家人離開首都,全家搬到廣陵附近。
這就是謝安“東山再起”的故事,也是他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