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的五個兒子是什么?是李世民殺的嗎?歷史上,李世民曾發動玄武門之變,將王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除掉,李淵見大局已定,選擇提前禪位。然而,這件事還沒有結束,李世民必須阻止李建成的后代,所以反復權衡,決定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盡管后人對李世民的評價很高,但這已成為他一生的黑點。然而,李世民后來做了一件事,這是對他兄弟的補償。他做出了什么決定?下面有趣的歷史小邊為您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我們來看看!

一、李建成兒子下場
歷史上,李建成有六個兒子,其中長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卒,其他五個兒子在玄武門變更后全部被李世民殺害,李建成絕世。李建成的六個兒子是長子太原王李承宗(早逝)、二子安陸王李承道、三子河東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訓、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菊鹿王李承義。除聞喜縣主李婉順外,其他四位女性的信息不詳。
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一箭射殺王子李建成,而齊王李元吉則被尉遲恭射殺。王子和齊王被殺后,李世民殘忍地殺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孩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孩子,并從宗室名冊中刪除了他們的名字。此外,李世民還強行將齊王妃楊氏當成自己的妃子。李世民踩著他哥哥的尸體,殘忍地殺死了十個侄子,占據了他的嫂子。他的兇殘和毒性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一些學者的批評。
玄武之變,李世民踩著親兄弟的尸體上位,殺了諸侄,把弟媳當妾,各種違背人倫的行為,真的很難等同于明君。更讓人心寒的是,對于李建成王子和齊王李元吉死后的頭銜和死后頭銜的處理,我們也可以看到李世民確實是一個為自己的上位而不折手段的人。李建成原為王子,被降為親王級別的息王。他的死亡頭銜是隱藏的,而親王級別的齊王李元吉則直接降為郡王級別的海陵郡王。他的死亡頭銜是刺,兩位國王的死亡頭銜都是中下死亡頭銜(包括死亡頭銜)。
二王絕嗣,太宗或也深感內疚,這是他一手造成的。畢竟,他是一個奶同胞的兄弟,所以在貞觀十三年(640年),太宗突然發現他的第十一個兒子趙王李福繼承了他的兄弟李建成。太宗去世后,繼位后的高宗李志將最小的弟弟曹王李明繼承給已故的叔叔李元吉。李明是太宗和齊王妃楊的兒子,也是李世民的最后一個兒子。這一行動真的是對齊王李元吉多年死亡的又一大侮辱。

二、過繼李福
趙王李福是隱太子李建成的繼承人,于貞觀18年(644年)遷秦州都督,給實封800戶。幾年后,李福回到北京。太宗病逝后,他加入了右衛將軍,負責宿衛宮的安全。高宗永徽年間,任都督外放地方。李福,咸亨元年(670年),在梁州去世,年僅37歲。李福與英國公宇文士及其女宇文秀多羅結婚,他們唯一的兒子建平王李穆早逝。這也意味著,隨著李福英的早逝,趙王一系和隱太子一脈,有可能徹底死去。
天皇神龍元年(705年),下令封唐太宗第七子蔣王李云舒,第八子建寧縣公李休道之子李思順為趙王,繼趙王之統,隱王子一脈可延。然而,在武周時期,原本安全的李思順卻不知道為什么被誣告謀反。這在武則天當代就像一個“白色恐怖”,是一種死罪。結果,李思順被判處死刑,抄襲家人。雖然他的家人在武則天的法律之外開恩,避免了“沒有配籍”的罪行,但一個好的王侯之家也毀了他的家人。
從隱太子李建成到趙王李福,再到趙王李思順,可以說是連逢變故。在三代人中,可以肯定的是,兩代人都有繼承關系。雖然他們都是繼承關系,但他們的孩子如此枯萎確實令人驚訝。趙王李思順在獄中被酷虐至死,關于隱王子一脈的史料記載不見了。有可能李思順有孩子,但畢竟李思順本人以謀反罪下獄至死。在這種高壓打擊下,他的后人很有可能在民間消失,成為平民,與李唐宗室分離。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看到唐朝宗室就殺了,趙王一系在民間真的很難獨善其身,也許,真的是命中注定,隱王子一系就會死。

三、李元吉一系
與命運坎坷的隱王子相比,最幸運的是齊王李元吉。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高宗把他最小的弟弟曹王李明傳給了他的叔叔,但這是一種赤裸裸的羞辱,因為李明是太宗和齊王妃楊的最小兒子。
高宗繼位后,曹王李明被繼承給巢王李元吉。永隆兩年(680年),李明卷入章懷王子李賢謀反案,被降封為零陵郡王,流放于黔州。兩年后,在武后的指示下,他被黔州都督謝佑逼死。雖然李明白白白死了,但他比十一哥趙王李福幸運多了。他生了五個兒子,這有效地保證了他的孩子不會在短時間內衰落。然而,五子生李明在武周時期真的很幸運 不好的是,長子零陵王李俊、次子李國公李杰因父親李明坐太子李賢謀反案而受到牽連,垂拱四年(688年)同時受到處罰。李胤,李杰之子,成為嗣曹王。
李胤成為曹皇后,武則天時期的黑暗統治也宣告結束,對李唐宗室的迫害已經消失。曹王一系終于在危險中渡過了難關,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李湖,并繁衍至今。但可憐的隱太子一系,六子俱末,太宗雖然把第十一子趙王李福過繼給隱太子,但偏偏趙王絕嗣,再次過繼的趙王李思順,又遇到了武周王朝的黑暗統治,備受打擊,家破人亡,生生逼隱太子徹底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