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天堂-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观看-亚洲v在线-亚洲wu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

作者: 宋代    王安石
【示長安君】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雨,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shì zhǎng ān jun1 】 【示長安君】
shǎo nián lí bié yì fēi qīng ,lǎo qù xiàng féng yì chuàng qíng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cǎo cǎo bēi pán gòng xiào yǔ ,hūn hūn dēng huǒ huà píng shēng 。草草杯盤供笑雨,昏昏燈火話平生。
zì lián hú hǎi sān nián gé ,yòu zuò chén shā wàn lǐ háng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yù wèn hòu qī hé rì shì ?jì shū yīng jiàn yàn nán zhēng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作者: 王安石

簡介 詩詞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譯文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年輕時別離,那種情意是不輕的;如今老了,連相見也使我感到傷心。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隨意準備些酒菜,為的是邊吃邊聊;燈火昏暗,我們把別后所見所思,互相傾吐,直到夜深。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我正在感慨分隔兩地已有三年之久,卻又要離開你去萬里外的遼國,冒著風沙旅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要問我何日相會,怎說得準?你見到那鴻雁南飛,會有我捎來平安的家信。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158-159
2、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59-60
3、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06-207

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注釋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chuàng)情。

意非輕:情意不是輕的。
愴情:悲傷。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草草:隨便準備的。
杯盤:指的是酒和菜。
昏昏:昏暗,光線暗淡。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后期:后會的日期。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158-159
2、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59-60
3、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06-207

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賞析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詩以議論起,用遞進法展開。先說自己是個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輕時就對離別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會面,也引起心中的傷悲。對句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年老了,會一次少一次,所以相見時對未來充滿感傷;一是有會必有別,因為對離別的感傷,就連對會面也感到心情沉重起來。

  畢竟,與別相比,會還是快樂的。第二聯寫會面時的親情。兄妹倆隨意準備了些酒菜,只是為了把酒談話,話很多,一直到夜間,還在昏暗的燈光下說著。這兩句,很形象地刻繪了兄妹倆的感情,都是就眼前實事組織進詩,顯得十分親切;比那些著意雕鏤、粉飾拔高的話自然得多。正因為如此,這聯成為傳誦的名句。宋吳可《藏海詩話》云:“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語,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如此句無剩字。”贊賞了句中用語穩妥,渾成一氣。同時,王安石的詩以善用疊字聞名,這聯中兩個疊字也用得很成功。“草草”二字,說出了兄妹倆的感情至深,用不著世俗的客套,能夠相會已是最大的滿足,描繪了和睦溫暖的家庭氣氛。“昏昏”二字,寫兩人說了又說,燈油已快干,燈火已昏暗,仍顧不上休息。

  下半四句寫別,呼應首聯。剛剛在嘆息已經三年沒有見面,知心話說不完,眼下自己馬上又要到萬里外的遼國去,詩便自然而然地轉入惆悵,話題也就引入別后。于是,妹妹掛念地問:“后會在什么日子?”兄長只能含糊地回答:“見到大雁南飛,我就會從北國帶回消息了。”其實,詩人自己不能預料會面的日子。詩就在無可奈何的氣氛中結束,留下了一絲安慰,一個懸念。

  這首詩沒有用一個典故,把人所習見的家庭生活細節撿選入詩,而以傳神的語言表達出來,是那么地質樸自然,因而成為王安石七律中的名作。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158-159
2、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59-60

相關推薦

  •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