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
愛殺江南!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一江煙水映著晴翠山巒的云氣,兩岸的人家畫檐連著畫檐,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寧閑淡。看沙鷗往來翻飛舞姿翩翩,香風透出珠簾在十里岸邊彌漫。畫船仿佛從天邊駛來,酒旗高挑隨風招展,多么可愛的水鄉江南。
參考資料:
1、李功元.《中華詩詞曲鑒賞》.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4352、楊簫.《歷朝田園漁樵詩》.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2933、何寶民.《中國詩詞曲賦辭典》.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9384、李德身,陳緒萬.《唐宋元小令鑒賞辭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8105、李漢秋.《歷代名詞千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5276、鄧紹基.《中國古典文學精華》.大連:大連出版社,1999:117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jì)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zhǎn)。
愛殺江南!
一江:滿江,整個江面。
煙水:煙靄籠罩著的水面。
照:倒映。
嵐:山里的霧氣。
畫檐:有畫飾的屋檐。
芰荷:出水的荷葉,亦指荷花。
秋光淡:因為成叢的荷葉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顯得淡了。
再三:多次,不斷的樣子。
卷香風十里珠簾:“十里香風卷珠簾”的倒裝。
珠簾,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
畫船:裝飾華美的游船。
酒旗:也叫酒簾,俗稱“望子”,是以布綴于竿頭、高懸于店門前的酒家標幟。
飐:風吹物動的樣子。
殺:通“煞”,非常、甚。
用在動詞后表示動詞程度之深。
參考資料:
1、李功元.《中華詩詞曲鑒賞》.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4352、楊簫.《歷朝田園漁樵詩》.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2933、何寶民.《中國詩詞曲賦辭典》.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9384、李德身,陳緒萬.《唐宋元小令鑒賞辭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8105、李漢秋.《歷代名詞千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5276、鄧紹基.《中國古典文學精華》.大連:大連出版社,1999:117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兩句采用對偶的寫法,從大處落筆,先描寫江上之景,霧靄彌漫,煙云繚繞,再寫兩岸人家,鱗次櫛比,畫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畫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經晴日照射,氤氳蕩漾,更顯出煙水迷茫之致。次句“兩岸人家接畫檐”寫出了江南地區人口稠密和繁華富庶的特點。
接著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溫柔水鄉的濃郁春光沖淡了,彷佛有抿去囂擾的意味,更增添了幾許詩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看沙鷗舞再三”寫得是作者張養浩本人閑灑自適得怡然之味。
“卷香風十里珠簾”暗示了其所在的溫柔鄉之香艷、富麗,和前面的畫檐人家相呼應。“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相對,也是水仙子的慣例。而這兩句不僅是字面相對,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對應,一方頻頻召喚,一方倦旅來投。最后一句由客觀觀察轉回主觀感受,“愛殺江南”總結心得,既突顯主旨,又充分表達了情感。
這首小令在藝術的處理上,能夠把遠近的景物交錯來寫,富有變化,江南各種富有特色的景觀足以激發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這首《水仙子》中最繁華富麗的句子是“兩岸人家接畫檐”。
該曲中運用了“一”“兩”“再三”“十”等數詞,集中表現了江南風物明麗雋美的特點。由于選擇的數詞不同,富于變化,增強了生動活潑的情韻。五句寫景由遠而近,從大到小,寫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寫遠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極富條理性和層次感,表達了歡快的格調。
譯賞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