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緊急征召的文書從邊塞崗亭傳來,戰爭爆發的消息已經傳到京都。
征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被征召的騎兵駐扎在廣武縣,將兵分幾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肅殺的秋天雖然十分寒冷,但戰士們的戰斗豪情絲毫沒有減弱,他們手里的弓箭更加強勁了。但敵人的戰陣也精銳而堅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天子聽到敵兵氣焰囂張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親臨戰場與敵人一搏。戰爭十分激烈,傳送軍情戰況的使者往來不絕。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軍隊沿石徑行進,如雁飛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過橋梁,如游魚前后連貫。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軍樂流露出漢人的情思,戰士們的旌旗和鎧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
他們冒著疾風沖鋒陷陣,戰場上的沙礫被揚起,隨風飄蕩。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因為天氣寒冷,馬毛都像刺猬一樣縮成一團,角弓也拉不開了。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但在時局危險的時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節操;天下亂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戰士們為回報君主之恩,都奮力拼殺,不顧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們會成為為國犧牲的光榮的烈士。
參考資料:
1、吳小如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747-750羽檄(xí)起邊亭,烽(fēng)火入咸陽。
羽檄:古代的緊急軍事公文。
邊亭:邊境上的瞭望哨。
烽火:邊防告警的煙火,古代邊防發現敵情,便在高臺上燃起烽火報警。
咸陽: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征師屯(tún)廣武,分兵救朔(shuò)方。
征師:征發的部隊。
一作“征騎”。
屯:駐兵防守。
廣武:地名,今山西代縣西。
朔方:漢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區。
嚴秋筋竿勁,虜(lǔ)陣精且強。
嚴秋:肅殺的秋天。
這句的意思是弓弦與箭桿都因深秋的干燥變得強勁有力。
虜陣:指敵方的陣容。
虜,古代對北方入侵民族的惡稱。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天子按劍怒:指天子聞警后大怒。
使者句:意思是軍情緊急,使者奔走于路,絡繹不絕,遙相望見。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雁行:排列整齊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樣。
緣,沿著。
魚貫:游魚先后接續。
飛梁:凌空飛架的橋梁。
簫鼓流漢思,旌(jīng)甲被胡霜。
蕭鼓:兩種樂器,此指軍樂。
流漢思:流露出對家國的思念。
旌甲:旗幟、盔甲。
疾風沖塞起,沙礫(lì)自飄揚。
礫:碎石。
馬毛縮如蝟(wèi),角弓不可張。
縮:蜷縮。
蝟:刺猬。
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shāng)。
投軀:舍身;獻身。
國殤:為國犧牲的人。
參考資料:
1、吳小如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9(2011.11重印):747-750